论文“浅谈中班创意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探究”
(2016-09-19 15:40:50)浅谈中班创意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探究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根据主题寻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多样的材料是区域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孩子们共同收集废旧材料投放的画社里。在画社的绘画空间‘纸坊空间’泥工空间里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创意美工区活动中,操作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要积极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动手的兴趣,就必须为幼儿提供符合其思维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多层次可变性材料。一般区角物品的投放要符合近期主题课程的内容,是对主题课程的进一步深入。例如:我们中班的两个主题为《我长大了》和《车轮滚滚》,那么可以在美工区角投放一些可以粘贴、折叠、绘画、车轮滚印、牙膏盒、塑料瓶盖、剪刀、胶棒、双面胶带、木棍、等的可以制作汽车的材料。
一、关于对“创意美工区材料投放”的三点认识
1、材料投放应具有目的性。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中,是活动区活动的一大特点。紧扣目标投放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阶段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即在材料投放时,必须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一种材料可以指向多个目标,同时一个目标也可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
2、材料投放应具有层次性。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正因为有着差异的存在,教师在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3、材料投放应具有可变性。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使区角材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材料尽可能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又要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材料是否有趣、可变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的影响。
3、材料提供:创意美工区提供幼儿学习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
(1)常用性材料:纸、剪刀、胶水、勾线笔、油画棒等。
(2)变化性材料:水彩笔、色纸、吹塑纸、腊光纸、泡沫块、宣纸、牙刷、小木棒等。
(3)即时性材料:报纸、纸箱、积木、小石头、毛线、布料、绳子、瓶罐等。
根据孩子们的能力不同,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
我们的画社里还有纸坊空间,在这里我投放了很多让孩子们收集的各种废旧物品,如瓶瓶罐罐、牙膏盒、旧纸盒、纸箱、纸盘、瓶盖等等,还有投放了剪刀、手工纸、皱纹纸、无纺布、各种豆子等等,孩子们用各种颜色和线条把生活中的旧纸杯、瓶瓶罐罐、旧纸盘、旧的木桶、竹筷子装饰起来,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程度孩子们选用不同大小的生活用具进行装饰。一开始孩子们喜欢在这些生活用品上添画大面积的色块,比如用一些相近色或者冷暖色调一块块的涂抹在这些用具上。
我觉得在我们各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地在区角活动中增添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让孩子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有东西可操作,有东西可玩,让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发挥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再一次遇到问题时,我又适当进行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想到了好办法。孩子在制作后体验到了制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更是让孩子无比的激动与兴奋。在昨天许顺雯制作小火车时,她没有找到制作铁轨的材料,在今天的区域活动开始前,我给纸坊区的桌子上摆放了许多可以制作车的盒子、纸筒,还有制作轮胎的瓶盖,也提供了可以卷轮胎的瓦楞纸长条、胶带,这次提供了很多可以制作铁轨的材料:冰棍棒、毛根、筷子、无纺布长条、吸管等。区域开始了,我看奇奇小朋友选择了一个盒子,又拿了两个小纸杯,进行制作了,他把纸盒粘上了四个瓶盖当轮胎,只见他把两个小纸杯扣在一起拿胶带对接起来,放在制作的车厢上面,用笔画了司机驾驶舱的玻璃窗和开车的司机,又见他拿了无纺布条做了马路,自己拿着做好的车在开。我在活动结束时让他把自己的制作和小朋友进行了分享,他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了水泥罐车,看着他洋溢着成功的脸,我也笑了。
添加了新的材料后,丰富和延长了原有的游戏内容和游戏过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意识,提升了原有游戏的价值。
在实践中,我还发现幼儿对自己主动参与活动材料的投放比教师收集材料更感兴趣,操作的积极性更高。因此,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是活动区创设的主角这一现象,而是采取师生共同创设活动区、共同讨论、协商活动区所需的材料,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投放材料之前,我与幼儿一起商量美工区需要哪些东西?幼儿的回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螃蟹壳、石头、光碟、树叶、保鲜盒等等,到了第二天,幼儿纷纷从家中带来了活动区所需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运用自己收集的各种材料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如:石头鱼、光碟钟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意美工区活动,我们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它们变得很喜欢参加美工区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加强了,艺术品位提高了。我班幼儿在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审美能力及对色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能力均大有提高。幼儿在构图、线条装饰、作品欣赏等各方面都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美工区的开展,我们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种植了一颗创造性的幼苗,这颗幼苗将在他们的一生中不断扎根、开花、结果。活动材料为幼儿创造了不同的游戏环境,提升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不断激发幼儿发展的新需要,使幼儿在玩耍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2、通过创意美工区的活动,我正在不断的成长
自从开展创意美工区的活动以来,我的教育观念转变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共同成长者,在活动中我走进孩子,读懂孩子,体验快乐,在不断挑战自我的同时又充满诗意激情,在不断追求卓越的同时又具有人格魅力,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
创意美工区中,孩子能根据自己的不同能力操作不同的材料,并获得成功,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操作欲望也更浓郁了。其次,一些纸盒游戏、一些装饰活动都需要孩子们合作来完成,他们一有时间就会跑到美工区中剪剪贴贴画画,感受各种艺术创造带个他们的无穷乐趣。孩子们在一起不再是打打吵吵,而是团结合作,友好交往。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性格活泼开朗。
教师在美工区中的角色不是旁观者、指挥者,而是支持者、参与者,教师应该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但是具体的指导方法应该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以上是我在实践当中得出的有关创意美工区材料投放的一些经验。要真正做到合理性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发挥材料最大的教育功能,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