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有效性策略探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及分析

(2016-04-21 14:35:38)

阎良区幼儿园课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有效性策略探究》

研究中存在问题的统计及分析

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对幼儿而言是自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求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我园针对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不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变的、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对话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当然,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就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一、 存在问题:

1、个别班级材料玩法单一、变化性材料较少。

2、投放材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

3、区域之间的整合不够。

4、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分析:

    我园现是一所硬件设施还比较弱的幼儿园,班级空间狭小,但在有限的空间里,教师们有效利用各个空间,区域活动已初步全面开展起来,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虽然园内也一直在对教师进行区域活动方面的培训,但由于教师个人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不同,导致在材料投放上出现了玩法单一,不能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另外,我园转岗教师和非专业教师数量较多,他们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准确把握,在材料投放上过于简单或困难,导致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在投放材料时没有层次性,把所有的区域活动的材料全部摆出来,难易层次材料混杂,层次性体现不够或未逐步体现,失去了原有的设计价值也忽略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但是个别教师忽略了情景化对于提升幼儿兴趣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是较多的重视材料本身的操作性,没有给幼儿设置一个可以引发幼儿参与兴趣的游戏情境。

    由于我园个别教师的专业理念缺乏,对于各个区域活动的组织尚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更是对区域之间如何更好的实现互通思路不够清晰,只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的达到互通;甚至对于区域互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概念,只是在最基本的、单纯的独立进行区域游戏。

    在区域活动的指导方面,教师对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缺乏真正的观察,大部分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游戏的重要价值,都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还是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虽然知道观察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尝试着观察幼儿的游戏,但不会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不知道哪些是该记录的、哪些是不需要记录的,结果观察了半天却没有任何结果。有些教师每次都很认真地观察并记录幼儿游戏的情况,但面对一大堆记录下来的文字、表格等资料,却不能从中分析出游戏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下次游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改进措施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的材料只有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才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为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操作材料以具有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的方式呈现。材料的提供虽然需要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超过幼儿能力所承受的范围。另外,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不仅要满足幼儿的兴趣,也要让幼儿感受着周围事物变化,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让区域活动情景化。

情景化的教育环境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一个角色的依托下置身于某一游戏环境中,他们更乐意去摆弄材料,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提高各种能力。   

(三)促进区域之间的整合   

区域活动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使不同区域的活动内容之间产生相互的有机的联系,促进幼儿整体性的和谐的发展。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建立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这个中心内容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开展、领域活动中的某一个生长点或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等,各区域围绕这个中心内容展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区域内容的整合。如:在大三班的科学区进行再造纸的制作,做好后可以在美工区进行作画,作品可以放在阅读区进行讲述。

(三)在观察的基础上有差异性的进行指导

观察是指导成功的关键,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是对区域活动有促进作用的。教师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判断指导时机,避免对幼儿活动产生"干扰",并通过观察及时调整活动的材料与场地。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的经验积累,细心的体会揣摩,并结合指导的效果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改进,不断提升指导的艺术。同时还应采取有差异性的指导,如: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操作相同的活动材料,起暗示指导作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小孩间接掌握了动作要领,同时也顾及了他的感受。另如:当幼儿有教师参与活动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通过师幼互动起到指导的作用。当幼儿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或在活动中有违规、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以以教育者的身份直接对幼儿进行干预。如: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争斗,教师就需要及时出面制止。

 

 

 

阎良区幼儿园

                                                         20164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