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与大悲禅院结下不解之缘,其缘由为:一是大悲禅院初祖世高和尚喜好诗词,并以与诗人雅集唱和为乐事;二是大悲禅院乃佛门圣地,远离尘俗,空旷幽静,为文人墨客雅集的好场所;三是当时津门文人与大江南北的墨客有密切关系,故津门曾出现文人墨客云集之盛况。基于上述三点,许多文人墨客才能与大悲院结缘并留有诗词佳作。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百首之多。惟多散佚,尚待搜集整理。本书选录部分诗篇,仅供参考。
大悲院次冯序珍韵
水落津门隔上方,千秋寒玉尚如僵。
河浮古渡晴吹雪,卤积平畴暖如霜。
放下春愁心更阔,拈来花片指还香。
相看直是庐山社,欲就松阴结草堂。
沈一揆,康熙时人,生平不详。
正月初一泛舟过草堂
解冻得东风,海门春乍融。
残冰两岸脱,新水一溪通。
船坐青天上,花看野寺中。
支公方出定,放鹤入晴空。
人日寄草堂
人日晴风欲解冰,题诗寄问草堂僧。
草堂草色应多绿,绿到池溏草未曾?
九日过草堂
寻菊入秋寺,篱香晚磬幽。
登高人去尽,水月满空楼。
过草堂有怀
不到草堂八十日,重阳秋色意中迷。
尽除池苇偏风径,剩有篱花倒雪畦。
一带禅关僧冷闭,几声寒磬鹤孤啼。
萧条更上高楼望,思落层冰返照西。
怀梁子读书大悲院
微茫林寺路,烟树几层层。
遥念读书客,连宵分佛灯。
尘颜空水月,文思出风藤。
莫把惊人句,惊他入定僧。
过草堂
饱餐松下饭,又向草堂过。
穿树行三里,呼船渡两河。
高天秋色迥,野旷夕阳多。
身欲闲中老,终如盛世何。
过草堂值野水大涨
失却草堂路,舟行入树林。
忽惊高塔影,疑落大江心。
野鹭成群集,秋花何处寻。
老僧犹笼水,不及虎溪深。
登草堂一层楼戏成
一溪秋水一鸥飞,一寺黄花一径微。
一上一层楼上望,一僧独驾一舟归。
登草堂一层楼
水寺分秋色,寻僧每独游。
不登七级塔,但上一层楼。
蝉树落黄叶,芦风起白鸥。
贪听欸乃曲,日落大堤头。
晚过草堂
夕阳淡远树,水气生虚凉。
与客泛野艇,随风向草堂。
晴蜓上下飞,燕子东西翔。
茫茫芦荻烟,何处莲花香。
龙震,字文雷,号东溟,又号由甲,天津人。与同邑张笨山相得,皆喜为诗歌以自娱。晚年筑别业老夫村,自命曰玉红草堂,题其诗曰《玉红草》。
僧房
燕子龛前蝶影斜,禅床日日学趺跏。
莫教天女偷将去,如意瓶开无量花。
元旦过退居
不顾人间礼法牵,先来方丈谒高贤。
莲花坐上红无已,柏树庭前绿有缘。
几片香云飞晓雪,一声清磬度青烟。
龙团啜罢三稽首,多谢吾师细论禅。
早雪世翁至,因同诸子过大悲院
微雪下晨光,师来笑语香。
偶怜清静地,竟似白云乡。
诗客邀齐去,冰床坐一行。
不须愁冷逼,已许挈壶觞。
退居……赠世翁
世外身犹退,茅屋仅数椽。
虚窗通四野,禁足自今年。
偶过皆诗侣,无心结白莲。
高吟当落日,城市起苍烟。
草堂坐雪裁句
半月春阴阴不开,草堂竟日恋晴杯。
坐看庭树雪消尽,遥听云涛风卷来。
赠世公
只有师居处,往还不厌频。
自怪应可教,相爱岂无因。
放浪人间怪,交游世外真。
寒梅千古意,常对一龛春。
大悲禅院饯序珍
吾友将都去,离情未易消。
移尊来野寺,无意值花朝。
沙软红留瓜,春寒柳惜条。
海门他日梦,恐似浙江潮。
赴大悲院
为赴高僧约,拿舟过水西。
天空一鸟白,波冷乱水澌。
夹橹声无力,平沙岸可跻。
大悲直指外,不许冻云迷。
河北夜行归自退院
秋星随出寺,世界黑茫茫。
暗渡几重水,早飞大野霜。
鼓钟乱城市,灯火在鱼梁。
回念禅栖客,心同明月光。
一层楼预登高
野寺楼窗面面开,秋光先落菊花杯。
老僧欲作登高会,但是诗人尽约来。
大悲院和梁芰梁《雨中杂咏》
半钩新月逗新晴,几片春帆隔远城。
归去最怜沙径软,笋鞋藤杖称闲情。
九日寻秋大悲院
窑洼木叶动萧森,一棹将来冷不禁。
秋色无多雨里过,诗人几个寺中寻。
未开菊径犹疑浅,才入芦塘便觉深。
半坞白云真可爱,焚香啜茗细谈心。
十二月廿五退居题避
大野观残雪,斜阳动晚烟。
淹留原有意,再过是晚年。
晚过草堂
草堂花已过时看,红湿香云片片寒。
野笛一声钟鼓后,酒船泊处夕阳残。
过退院
风尘扰攘复风波,碌碌归人扣薜萝。
烟柳迷来官路远,春花开向草堂多。
香分净土久如此,累到闲身又奈何。
放鹤支公合惆怅,碧空万里尽云罗。
莱州刺史吴子方遣史远接世高赴署,念旧交也。赋以送之,兼寄吴公。
退公十月赋长征,道是莱州太守迎。
想以民间无讼事,故于世外重交情。
鹤当放出雪千里,梅一拈时春满城。
好待携游芳野日,双双白鹿夹车行。
寄济南怀世公
吴公昔为莱州守,邀师千里雪风走。
吴公今为济南守,邀师千里霜风走。
千里霜雪寒不辞,太守旧交难忘师。
济有芙蓉桥,莱有芙蓉池。
霜风雪风中,都非芙蓉时。
昔曾寄我梅花枝,今当寄我菊花枝。
菊花枝,梅花枝,太守清风清如斯,
赠师岂有买山资。吁嗟乎!吾师岂用买山资。
柬世高
未答高僧拜,空将礼法分。
一冰难问渡,十日远声闻。
君自飘如鹤,予方懒似云。
梅花拈瓣瓣,拟向雪龛焚。
初访世高同刘黄二子
与客容与踏草鞋,山门未入鸟声喈。
世高和尚知何处,拄着青藜看打柴。
敢信西方尽此民,须眉落落淡无因。
相逢若不称居士,只道皤然一老人。
两瓯茶话一炉烟,不近人情不是禅。
帘外西风多智慧,乱吹黄叶到床前。
张霔,字帆史,号念艺,一号笨仙,又号笨山,别号秋水道人。鲁庵(张霖)方伯弟,廪贡生,内阁中书。有《帆斋逸稿》、《晋史集》、《欸乃书层集》、《绿艳亭集》。
《津门诗钞》梅成栋引《天津县志·黄六吉传》云:“与张念艺、梁崇此洪、世高僧,结‘草堂社’咸推主盟。”
雪后夜望大悲精舍寄世高上人
雪朗天清海鹤盘,氅衣中夜倚林端。
水晶宫里僧初定,漏滴铜莲风月寒。
同在田、笨山过世高上人石室试茶歌
退居老翁茶一瓶,炭中封裹藏石壁。
晴阶日暖梅花天,试取开烹延佳客。
绿尘翠涛云满铛,散花聚蕊风生腋。
既觉振枯悦其志,何期苦心嗜成癖。
鹿门病客酒全醒,武夷仙人话一席。
感君惠分瓯蚁余,春昼破睡南峰碧。
笨山欸乃书屋筵席庞中朗、陆筠巢、冯贞庵、龙在田、王莱宾、解怡园、梅屿、世公、王野鹤、骏承、弟叔敏、右张阄韵。
凉秋竹尾拂风霄,弱草繁花笑早凋。
朋喜盍簪皆俊彦,屐高登会列琼瑶。
飞觞烟舍帆当户,涤砚云溪水正潮。
赋就纷纷同落叶,南图健翮望扶摇。
梁洪,字崇山,号芰梁,祖籍山西大同,移家天津,诸生。性孤洁,不乐仕进。书法崇苏长公,诗格近韦苏州。与龙山人东溟同为遂闲堂张氏上客,赵秋谷、汪退谷两先生咸推重之。有集曰《啸竹轩诗草》。多散佚。
春日同旦复、元彦、笨山、叔敏过退居老人
海畔寒犹此,春风不易来。
偶过双树底,喜见一花开。
饱客伊蒲馔,攒眉柳瘿杯。
默然参半偈,同听语如雷。
却忆江南路,裙腰草色斜。
篷遮三月雨,舟载半塘花。
浪迹犹如梦,浮生更去家。
低回三十载,随处惜年华。
大悲院礼忏
波光无点尘,一舫是要津。
遥辨风幡影,同参初地人。
天花晴更落,枯木老能春。
忏罪安心后,都捐妄与真。
过大悲院访世高上人
一鸟下苍烟,当门海日圆。
厨香贻笋蕨,港白忆蒲莲。
待棠环中趣,仍求世外缘。
拈花方一笑,刚在早梅边。
雪中再过大悲院
城外河冰三汊,寺里重茅一间。
残雪欲晴更下,野鹰飞去犹还。
载酒许邀彭泽,舣舩便住山阴。
引客一声清盘,留人两个鸣禽。
吴雯,字天章,号莲洋。先世辽阳人,父官山西蒲州,遂家焉。康熙戊午己未诏举博学宏词,在举中著有《莲洋诗钞》。游津,与天津张霖交莫逆,馆于其家,同姜西溟、赵秋谷、黄六吉、梁崇此、李大拙、龙东溟文酒盘桓,唱咏无虚日。
挽世高和尚
塔院悬遗像,尊师双履归。
香花存供养,士女尽瞻依。
旧社池莲冷,望台野鸟饥。
禅床余锡杖,不肯化龙飞。
查曦(公元1674—1738年)字汉客。先世歙人,祖上北迁,遂籍天津。从学于张,善医工书。著书《珠凤阁诗草》。
过草亭作
屈曲草亭人,萧蔬远市哗。
画栏斜抱石,翠幌薄笼纱。
境僻蜗黏壁,林香蝶抱衙。
此间尘世少,一卷补楞伽。
金至元,字载振,解元查为仁室。著《芸书阁集》。
访世高未遇
渡水寻幽胜,池荷香满衣。
竹深藏宿鸟,云薄冷渔矶。
出寺钟声远,当窗花影稀。
惠休何处去,惆怅竟空归。
丽行昱,安杲,江都僧人。约在康熙、雍正年间在世。诗中惠休,是南朝高僧,此处借指世高。
赠凡上人(了凡)
津门有寺河之干,庄严佛像皆凋残。
钟楼鼓楼罢考击,垣颓堑断楹无丹。
忆昔创建前朝日,不知几烦民力殚。
黛宇绀园纷璀璨,宝相金资藉闲安。
代远年湮运衰谢,风雨飘摇足悲叹。
常住缁流乏愿力,坐令尘土埋旃檀。
香火田园都典尽,梵吹寂寂沉经筵。
象教凌夷僧徒阒,迩来知是几十年。
江南行脚了凡释,锡飞杯渡来瀛壖。
下方不嫌城郭近,莲社拟修净土缘。
道高暂屈知寺任,不忍大刹沦荒烟。
众以悦来工心竞,木石砖瓦填如山。
香积回廊次第举,崔嵬金碧还旧观。
比因公事亲法喜,真挹远袖拍休肩。
我本俗儒拘墟者,亦倾妙旨谈风幡。
感公力维能释网,作诵未克空言诠。
愿公弟子勤补葺,遥遥彼岸常岿然。
汪舟,字楫之,号木堂。天津人。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举人,乾隆四十六年大挑一等,授陕西安塞知县,次年病故任中,少时以“柳岸才登惊白鸟,花村欲入问红桥。”之句闻名。与同里张湘、纪春,有“永丰屯三小才子”之称。著有《桐阴山房稿》、《桐阴小筑》诗集
漫兴四首寄梅树君
序:忆自甲戌嘉平婴先慈大故,继而病痏交侵。丁丑三月,次女已及笄,又复夭谢。感恸之余,益增委顿。孔北海所云:“忧能伤生。”岂不信然!重九日,力疾过大悲院,蒲团僧话,借以遣怀。归来漫成四律,录请指正。
(一)
忧患余生患更多,长时示疾学维摩。
医方计日笥堪弃,药草称星手不讹。
珍摄早经辞曲蘖,心情无复事吟哦。
今朝有兴且乘兴,水北精蓝试一过。
(二)
门对长河背远皋,西风获苇响萧骚。
人情倦极惟思静,世味尝深敢自高。
云去云来心与淡,舟南舟北客殊劳。
瞿昙为讲无生旨,从此枯禅我欲逃。
(三)
兄弟饥驱聚每悭,匆匆萸节会今年。
已衰门户危如发,渐老筋骸累尚肩。
名利难凭嗟陆海,儿孙善守是心田。
秋深一雨无消息,米价腾腾斛万钱。
(四)
空花解语万缘休,如此年华逝水流。
风月自闲人卧病,燕鸿无次梦惊秋。
欲游五岳终遗恨,未举三丧讵解忧。
每向砚池饶涕泪,辛勤丙舍忆钟繇。
王翼淳,号句香。愚山先生(王希曾,字省三,号愚山,晚年更号勤斋。乾隆庚辰恩科举人,历官知县、知府、署汉阳知府。著《一梧斋诗草》)子,国学生。著有《味古斋诗草》二卷。
栋(梅成栋)幼时在王荫山老先生壁间见其“人从花外老,春向酒边回。”句,绝爱之。读其《味古斋稿》,又喜其《苦寒》云:“一炉常对通红火,三月犹多未绿枝。”为之题词有“论境各无如意事,摊诗似对赏心花。”为崔念堂所取。
津邸遣怀
倥偬底事滞津门,古寺萧然旦复昏。
鸟语不妨僧语静,蛙声常杂雨声喧。
浑忘暑在凭书卷,无奈闲何仗酒樽。
最是客怀孤迥处,故园花竹那堪伦!
殷希之,字宪之,号兰亭。乾隆壬午科举人。好诗,从同邑汪木堂(舟)先生学,尽得其渊源。官广文二十余年,后任山西长治县令。著有《和乐堂诗钞》。
津门杂事
宗分北秀与南能,不见瀛壖传一灯。
除却草堂开白社,缁庐半是哑羊僧。
津门杂事
河东屈曲水拖蓝,五五三三燕子龛。
好是一层楼上望,远帆如鸟屋如蚶。
汪沆,字西颢,号槐塘,钱塘人。举博学鸿词。邑侯朱公奎扬聘修郡志。著有《津门杂事百首》。
沽河杂泳
大悲院在北门外,河北窑洼楼一层。
我昨登楼当日暮,开窗但见满河灯。
蒋诗,字秋吟,浙江仁和县人。嘉庆乙丑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官侍御。著有《秋吟诗钞》。
津门百咏
大悲旧院几重修,朱记初碑可尚留?
欲向窑洼寻故迹,芦花野水四围秋。
游大悲院
泊船寻胜迹,古刹潞河东。
地僻无人伴,芦深有径通。
香烟明午日,幡影动秋风。
不见高僧在,当年法座空。
崔旭,字晓林,号念堂,大本长子。嘉庆庚申科举人,诗格清严雅正。著有《念堂诗草》、《念堂诗话》、《津门杂记》、《津门百咏》、《读书随笔》、《庆云诗钞》等。
大悲院
清凉世界涤烦襟,竹翠阴浓付短吟。
羡尔超然尘埃外,夜深洗耳听潮音。
华鼎元,字问三,号文珊。天津诗人华长卿之仲子。曾任江苏府同知。有《梓里联珠集》、《津门征献诗》问世。
夜渡津门
轻舟一棹下津门,云静天空夜不昏。
雁影横斜秋水岸,钟声遥度月明村。
莫辞冷露侵衣袂,喜有清光醒梦魂。
车马尘氛应暂远,此中真意欲忘言。
高斌,字东轩,满州人,累官大学士,谥文定。(诗见《熙朝雅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