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好地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4-04-29 17:49:20)
标签:

教学论文

分类: 课题研究

学好地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中学时代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地理学习中,同学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地理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通过中学阶段地理课的学习,要学会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地理学习中,结合我校新课改的形势,我们需要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

一、预习习惯

1、有认真看书,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习惯。

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结合每节内容的导学案,作好课前预习,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并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在课堂中解决。

2、有借助教辅资料理解学习目标的习惯。

学习时要仔细阅读每一小结内容和学案中老师补充的材料及手头的教辅资料。努力理解“学案”学习目标中提出的各种要求并力争达到要求。

3、有学会利用“预习练习”检验预习效果的习惯。

认真对待学案中预习练习所提出的问题,如有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可先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养成发现问题,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听课习惯

1、有全神贯注听讲的习惯。

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讲,就能抓住课堂重点,使一些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如我国温带季风的成因,讲解时老师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加以分析,这样,认真听讲以后,弄清了原理,就易于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和学习效率。

2、有合作学习,积极发言的习惯。

老师讲课时,“学案”中设置了相应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应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之间,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合作学习,踊跃举手发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合作精神,训练表达能力。积极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老师就能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思考问题有什么偏差?为什么有这些偏差?”他的教学就能更有针对性,你也就能及时排除自己的疑惑,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有认真记笔记的习惯。

对于教材某些内容,如果你认为课堂上未能理解,或者认为内容非常重要,就要认真地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吸收和提高,有时老师在上课时新增了一些内容如: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异常变化,地震等,你就应该有选择地记录下来,不仅开阔你的视野,丰富课外地理知识,而且对于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有益的帮助。

三、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1、做作业能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所以,强调作业要独立完成,杜绝抄袭现象。“三案”中的“练案”就是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一般都有限时要求,作业应该独立地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选做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加于选择,按时上交课时作业。

2、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前提下,自己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在自习时间做做课外习题,它可以帮助你检查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情况,同时也是检查应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巩固习惯。

1、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基础知识点的积累和整理,为后来的高考复习做铺垫。

3、适量的课外练习或自主练习必不可少,做好错题的收集工作也是巩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社会实践习惯。

1、我们的周围环境时刻都在变化着,如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农业生产等随着人类的活动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引导学生细心留意周围环境变化,让学生去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养成动手动脑的能力。

2、  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探究的习惯。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把调查,了解的情况,加以归结与总结,以地理小论文形式完成这一探究课题。

总之,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课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而存在,但作为一门综合性,区域性和实用性学科,一些学习习惯又区别于其他学科。所以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在经常性的习惯训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使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变成有用的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活动记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