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2014-03-10 16:59:53)
标签:

教学设计

分类: 课题研究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

淡话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分析等

学法

观察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绘图法、读图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

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答略)

教师: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板书: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板书)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

师生互动:

师:在初三的化学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化学元素)

师:我们的地壳也不例外,它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共有90多种。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矿物。

结合地图册15页“常见矿物”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思考:你熟悉哪些矿物?他们的成分你知道吗?什么是矿物?矿物是否只以固态形式存在?你知道的矿物对人类有何用处呢?如何识别矿物?

生答(略)。

师:地球上的矿物有些是单独存在的,但大部分都是集合在一起,这种集合体我们称其为岩石。岩石组成了我们的地壳。

师生总结: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板书:1、组成

师: 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哪三类?各类岩石的成因是什么?

阅读教材并将学生分成3组,各组讨论回答其中一个问题

板书:2、岩石的成因类型:

5分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同时完成黑板上相应内容。

(略)

承转:由以上可看出,组成地壳的岩石有时会相互转化。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板书)

板书:1、岩石的转化

学生阅读教材及图,思考:岩石与岩浆能不能相互转化?

分组描述岩石转化过程示意图。并用简图表示。

各组讨论回答(略)

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就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常说的地质循环。

板书、2、地质循环

提问:其能量来自哪儿?

师: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其次,还有地球外部的能量。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通过识别和分析,了解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征。同学们要重视岩石的成因、特征。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各类岩石并非稳固不变,而是有着相互的转化。而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这一节的重点。

课堂练习:34页:活动第一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