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八月观影活动预告
8月21日
《皮绳上的魂》(张杨新片)
8月29日
《二次初恋》(朱茵新片)
8月30日
IMAX版《敦刻尔克》
关注本号,提前抢票!
《战狼2》的票房已经过了48亿,如今剩下的悬念是,它能否破掉60亿大关。
近期还有一匹狼,《杀破狼·贪狼》,今天上映。
两天前我去看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很久没看到同类型的港片,觉得异常的好看,好于80%大陆暑假档电影。
好在哪?我给你解释。
《杀破狼·贪狼》
导演:
主演:
类型:
制片国家/地区:
语言: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文艺片的构架。看得出这导演想拍一部走心的片子。
尽管碍于篇幅的限制,但导演依然讲出了一个合格的父女情的故事。格局虽小,但五脏俱全。
感情线是很多商业电影的软肋,在《贪狼》里,它没拖后腿,反而起到了有力的剧情支撑作用。
这是他的文戏。
它的武戏,拍案叫绝。
【武戏·有脑爽片】
在港片的影史范畴里,它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我不知道,但是纵观今年的院线电影,《贪狼》的武斗,可以排第一。
原因很简单,看得出那是量体裁衣的动作设计。
国内大多数低成本动作片,请的武指都是直接套用套餐ABCDE,几乎都是一个把式,5秒就能把人看困。
《贪狼》不是。
它的打斗混合了武术、泰拳和自由搏击。更妙的是,武指洪金宝很会结合现场的环境来设计动作,
比如钻桌底,跳衣柜、转大伞、抓大锅等,看得出这些道具的使用都是在拍摄阶段的设计。
《贪狼》的动作戏,拳拳入肉,刀刀见血、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此处插一句,此片若在美国一定至少是PG-13以上的分级,里面有一些血腥及暴力场面,非常不适合少儿观看。
继续说他的打斗。
不像80%暑假档的片子,它们的打斗都很“慢条斯理,挥拳的速度跟扇巴掌差不多。
《贪狼》的武斗,so real。最后一场“菜刀战”看得我心惊胆战。
简单和《战狼2》的武戏比较一下。
拳打脚踢不是《战狼2》主要的“动作戏输出”,它更偏重“视觉性动作输出”。
《战狼2》有“跳房子”、“碰碰车”、导弹、坦克、直升机等直接的视觉刺激。吴京像开了挂一样,化身中国队长,力挽狂澜。
而《贪狼》更讲究两人打架时的“化学反应”。
《贪狼》武斗中存有智斗,有博弈,能看到输出与反馈,反馈有好有坏,所以它更有悬念,更具看点,算是“有脑爽片”。
【剧情·反套路】
其实我更想说它的剧情。
不要拿《飓风营救》来类比这部电影。《飓风》是套路烂片,根本不值得一提。
从《贪狼》的故事和影像能看出,它的编剧和导演一定是拍了无数多的套路片后,才能拍出这种能“反观众预知能力”的剧情。
当这种“反套路”成了它特有的风格后,我们甚至能以“反套路”来武装自己的剧情预知能力。
影片的电影感很强,编剧和导演很有节制,知道什么时候给你什么信息,知道什么信息应该和什么信息一起出现。
而这种强大的剧情构建能力,很好地“牵着观众的鼻子走”,观众就很容易进入主创人员设置的情境中,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入戏”。
具体情节我不剧透,怕你失去一半的观影乐趣。
影片编剧和导演的节奏是对的,被剧透后,你的观影节奏会被打乱。
说到故事的编排,我得说一说导演对回忆的使用。
妙。
绝大多数大陆商业片习惯在影片第三幕用闪回交代前史。而且是一整段放完,“插入感”,十分强。
《贪狼》妙的地方在于,它只在合适的地方插入短暂的闪回,闪回次数很少,而且每次闪回所传递的都是有效的剧情信息。
比如文身店的闪回。从古天乐看到文身店的主观视角,转接到她女儿文身的客观视角。
包括警局审讯这段戏的剪辑,也做得很好。赶紧利落的剪辑使得这片子不存在拖沓的问题。
影片故事更是值得一说,但是我只会点到为止。
这片子全程香港话和泰语。
主角必须使用香港话,因为他们必须带有明显的港人印记。因为涉及到人性黑暗的东西,这个“锅”只有港人可以背。
而泰国的故事背景更是必须。因为里面涉及到警局与“高层人士”,一个很可怕的“背后的故事”。这个锅也必须让泰国去背。
反正去泰国拍片有退税。
【演员·身怀绝技】
偷偷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只有烂片的影评才会一股脑地聊演员,因为没什么可聊的。
这里简单聊一下《贪狼》的演员就好。
吴樾,虽然不是一位很知名的演员,但却几乎夺走了古天乐的光彩。
武术冠军,还以第一名的身份考进中戏。长得不丑,很硬汉,会打会演,这样的演员会红。
托尼·贾的打斗也十分出色。这里特别点一下。
林家栋戏份很少,但是却在少量的表现空间里,展现出一个冷面杀手应该有的感觉。
如果你在黑巷子里看见这样的人,你肯定会撒腿就跑。
如果非要说影片有哪点不好的话。那就是这是一部格局很小的片子。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部纯粹靠编排、剪辑和动作戏支撑的电影。
总之还是值得推荐去看。
虽然战不过“头狼”,但终归是赶上了暑假档的末班车,只是来得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