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井树文化创始人、CEO藤井树
在有营·有课堂「电影大爆炸」第一季,著名电影人、井树文化创始人藤井树与在场的60多名电影爱好者交流了关于“如何发现一个好故事”的话题。
她通过讲述策划《七月与安生》的经历,分享IP改编电影的心得。
以下是藤井树老师在电影大爆炸第一季上的分享实录。
【1】
问:从一个好故事到一个好电影,第一步最重要是干什么?
我在看《七月与安生》小说的时候,印象中这是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之间情感纠葛的故事,但两个女孩彼此又有相爱相杀的关系。
小说本身是情绪堆积的文字表达方式,没有故事和剧情的推动。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七月与安生》不具备很好的电影化的特质。
我同样看到这个小说刻画了非常生动鲜明的两个人:七月代表着安定安稳的那一面,安生代表着叛逆流浪、跟世俗所对抗的那一面,她们两个在人物性格上是对立的,同时彼此纠缠。
这两种性格的女孩儿,代表着女性的灵魂两面,这是非常有创作价值的点。
【2】
问:文字到电影,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时间找编剧,虽然小说很抓人,但是怎么改编成一个成熟的剧本,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改编的最大难点是将没有情节推动的、只有两万多字的小说变成一个具有可看性的电影。
最后编剧用了非常巧妙的悬疑片技巧,完成了二次创作:通过一本小说引起观众关于小说作者的猜测。以悬疑小说的故事来架构起这两个女孩儿身份的互换,从而实现了电影化。
小说的结局是七月跟家明结婚,安生怀了家明的小孩,非常狗血。在电影的结尾,安生活成了七月的样子,完全颠覆了小说,将主旨升华到女性成长中不同阶段,把七月和安生个性代入到所有女孩本身。
【3】
问:小说到电影的改编难点是什么?
其实这部片子如果按法国式文艺片的路子来拍,很容易变成一部拉拉片,因为它就是在讲述两个女孩如何相爱相杀。但如果这样,它在国内不可能变成一部主流商业片。
我们也不希望它变成部狗血的三角恋剧情,所以当时在做剧本的时候最难的就是家明这个角色和这两个女孩的关系要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处理的点。
最后我们让家明弱化,让他成为结果的承担者。
最后是七月跟家明说:我们结婚,你走吧。这个命令的发出者是七月,是七月让家明走的,但是小镇上的人不知道,所有人只知道这个男人在婚礼的当天不告而别,所以最后家明成为了结果的承担者。
还有一处点睛之笔:大家一直以为,在13岁军训的时候按下那个火警按钮的人是安生。
但是真正按的人是七月。七月在电影里有一个巨大反转,二十年来一直都是乖乖女的形象,但是乖乖女也会有叛逆的内心,编剧在电影里拿到这个密钥,找到了从文字到电影的一条密道。然后顺着这个密道,构建出了电影版七月与安生的结构,完成了这部电影。
【4】
问:IP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IP是快速获得大众认知的基础。这种东西是不限形式的,它可能是首歌,是个游戏,是个漫画。
IP的好处是,它会为电影省一些宣传费,积累一定知名度。
好IP、好故事的标准是人物鲜活、叙事完整、主题明确、细节丰富。能用一句话剧透。
【5】
问:什么样的小说不适合改编成电影?
那么什么样的小说不具备改编成电影的条件?
心理活动描写过多
情绪化描写比重过大
自我表达本身不具备影像的可能性
小说很多时候是作者本身的倾诉,电影和小说在表达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本。
电影是一个集体劳动的成果,制作、档期以及上映的各大因素全部决定了它最终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电影。
小说是作者的个体劳动,在文字的影像化处理上很难。在影像化处理的时候,可行性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充足的财力、条件、智力很难把小说改成电影。
以上是藤老师在电影大爆炸第一季分享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