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玄奘与西域美食
在看明人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时,总觉得唐三藏去西天取经蛮好玩的。不但有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等搞笑弟子陪同,还经过异国情调的盘丝洞、火焰山,有性感的蜘蛛精相诱,又有美貌的铁扇公主相助,一路上绝无冷场。虽有人想吃唐僧肉,却没吃到,只是虚惊一场。倒是唐三藏趁机饱尝了新疆烤馕、葡萄、石榴,猪八戒也偷吃了西瓜、人参果,令人对西域美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在看了玄奘返唐后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才发现小说《西游记》毕竟只是文人的想象,不足为信。原来玄奘去西天取经,竟是单枪匹马一个人去的!既无聪明的孙悟空相伴,也无逗趣的猪八戒谄媚,更无暴躁的沙悟净卫护。妖艳的蜘蛛精、多情的铁扇公主,当然都是子虚乌有的存在。玄奘一路上历经风霜险阻,差点命丧异邦,十八年后才完成理想,回到故土。他可说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留学生,而且学成归国,贡献所学。坚毅的意志力,千载后仍令人动容。
二十五岁的玄奘在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从长安出发,孤身踏上万里征途。当时“西出阳关”是违法的,他为了求道解惑,甘犯国禁,沿途昼伏夜行,从长安、涼州(武威)一路到了敦煌,并找到西域商人石坨槃当向导。常说“西域三十六国”,一个绿洲就是一个国家。建国者有波斯人,有土耳其人,有蒙古人,只有高昌是汉人所建。石坨槃可能是西域的石国人,以国为姓,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称此国为“赭时”。
结果喜怒无常的石坨槃却几乎杀了玄奘,最后只陪他到了玉门关就走了。他留下一匹马,玄奘就骑着这匹马,独自越过深不可测的边境河,寸草不生的沙漠,饱受饥渴、流沙、热风的折磨,走过伊吾(哈密)、高昌、库尔勒、库车、撒马尔罕等国家,终于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澜陀寺”,苦读了将近十年。
然后他在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经帕米尔高原,由新疆的楼兰、;罗布泊进入中国国境,成功的取经归国,时年四十三岁。回国后他任慈恩寺主持,在大雁塔译经,共译了七十五部经典,一千三百万字。译经之塔取名为“大雁塔”,因为大雁救过他的性命。他六十二岁时圆寂(公元六六二年),目前寺内仍存有他的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