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上的乡味--十八般“面艺”#

(2013-11-22 11:18:45)
标签:

杂谈

说到面食,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山西,能把面做的千变万化,这也是随着历史文化沉淀而形成的。今天我们要去的就是山西驻京办晋府大酒店,去那里看看山西师傅做面食的十八般“面艺”。

先来看看山西驻京办在哪里吧!

#舌尖上的乡味--十八般“面艺”#

山西太行山一带,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国的面食的发祥地之一。从考古发现的石墨和石棒来看,这里的人烹饪面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山西面食不仅历史悠久,做法上也是颇多讲究,单面条的制作就分为蒸、煎、烤、炒、烩、煨、炸、摊、拌、蘸、烧等十多种,真可谓是“天下面食。尽在三晋”。

刀削面

#舌尖上的乡味--十八般“面艺”#

说起山西的面食,最又名的非刀削面莫属。作为二五大面食名品之一,刀削面受欢迎的原因,除了外滑内筋、软而不粘的口感外,削面师傅的刀工也让人啧啧称赞。只见他们左手托面、右手持刀,一刀赶一刀,顺着面团上下削切;削出的面片形如柳叶,面叶落入锅中,随沸水翻滚,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可见这刀削面对于食客来说,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视觉的盛宴。

揪片

#舌尖上的乡味--十八般“面艺”#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可能就是一碗热腾腾的揪片,人在外头,思念在心头。作为晋中民间的一种家常面食,揪片以它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工艺,在面食中独树一帜,流行晋中,驰名中外。还记得母亲为你做的揪片吗?那可是满载浓浓的爱意与关心的。

太原焖羊肉

#舌尖上的乡味--十八般“面艺”#

焖是一种烹调方法,即食材经油炸或油滑之后,放入汤和调料,盖上锅盖,用微火煮热。以此法烹饪的肉食,成菜后汁浓汤紧、肉质软嫩、滋味香醇。比如这道闷羊肉,不仅味鲜,而且没有膻味,最宜进补食用。在寒冷的冬天来一碗热腾腾的焖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香酥鸭

#舌尖上的乡味--十八般“面艺”#

香酥鸭是一道名菜,各个地区都有这一菜品。而晋地区烹饪的香酥鸭注重工艺和造型,讲究主料配合、形态美观,集松泡、酥脆、软嫩和鲜香于一体。以葱白、甜面酱和西红柿酱佐食,口味更丰富,深受四方宾客欢迎。在享受香酥鸭带来的美味之时,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山西人民的淳朴勤劳和质朴厚道。

拨鱼儿

#舌尖上的乡味--十八般“面艺”#

拨鱼儿是晋中地区的传统面食,因其用竹筷将软面团拨成小鱼状入水煮熟而得名。多少个夕阳西下的傍晚,辛苦工作了一天的母亲还在厨房马不停蹄地忙碌——烧水、和面,然后一手托面盘,一手用筷子麻利地将软软的面团一拨一拨地划进沸水锅中,头粗尾尖的面条就像鱼儿戏水似的在锅中上下翻滚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因为远离故乡,拨鱼儿的味道许久不曾尝过,但灶台前母亲那随着划拨动作微微起伏的身影,却是记忆中最为动人的旋律。

平遥碗托

#舌尖上的乡味--十八般“面艺”#

平遥碗托是驰名三晋的风味小吃,民谣有“平遥三件,宝熟肉、碗托儿、案案高”。相传光绪年间,平遥南城堡厨子董宣总结前人经验,创造出色、香、味俱佳的碗托,又经后人的不断改进,使得这款平遥小吃,历经百余年,依旧深受群众喜爱。在平遥,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城描绘、集市上,碗托小摊随处可见。代代相传的碗托传递的不仅是美食文化,更是勤劳的散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各位童鞋,今天介绍的山西驻京办招牌菜还满意吧,中午有没有像吃一点面食的冲动,马上就到午饭时间,准备动起来吧!

             摘自《驻京办招牌菜在家做》

                     @朱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