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观摩心得
(2014-05-29 18:57:40)
标签:
教育 |
4月24日-25日,我有幸观摩了区里组织的英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参赛者虽然都是青年教师,但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我感受颇深。
下面我就先说说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位老师的课吧!
既然是同课异构,那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应该是一致的,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所以第一天感受最深的就是有位老师的个人素质是很好的,但是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因此没能获得较高的分数。还记得她所讲的主题是 ”My clothes” (Let’s talk),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句型Is this yours? 回答:Yes, it is./ No, it isn’t. 以及在情境中运用这个句型。但是整堂课呈现给我们的重点确是I’m wearing + 颜色词+hat/pants/dress/skirt/shirt, 也就是说她所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节单词课。如果不看教学目标,这节课还是比较优秀的,教师在具体语境中引出了目标单词,不是孤立机械地学单词,同时还把以前学过的颜色词用了起来,新旧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老师的语音语调,身体动作都很生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可是,我们教学第一步是抓住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他所有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为目标服务的,要看一节课到底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要求。因为教学目标是在课程标准下制定的,我们所说的要遵循课标,就是要在每节课中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课标要求。
再来说说星光刘老师的课,她的课是抓住了教学目标的。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挺高的,活泼,大方,能够适时地运用面部表情和和身体动作引导学生。比如,在教授”flying/walking/jumping/swimming/running”的时候,她就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全班跟着一起做,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趣味儿。但是就是整节课缺乏一个主题情景,没能把课堂中的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完全连接起来。比如在呈现部分,开始让学生们看邓紫棋,姚明在干什么,之后马上又让学生看视频回答Goofy在干什么,这三者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而且课堂环节之间缺乏过渡语,感觉是一件事情干完了,在干下一件事情,但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让整节课看起来比较松散。再说说她的板书设计,粗略地看,是很好的,因为把全班分为了四个教学内容的动物组,然后四个组进行比赛,回答问题正确的,该小组可以前进一个格子,最后看哪个组走得最远,胜者可获得奖杯。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板书设计也是应该服务于整节课的主题的,因为前面说了这节课缺乏主题情景,所以还是感觉这个节课是各个分支,缺少一个核心主题。
所以说,在一节课当中,课堂的主题是重要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提出,英语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如果能在一节课中展现一个大的主题任务,其他的由一个一个任务链由浅入深串起来,我想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和有效率。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康小老师的课了。她的课就是在一个主题情景(A little pig’s___)下展开的。这是一节单词课,但是老师把这些单词放在故事中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高。在Practice部分,她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电影配音,并适时引导学生们在故事中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这一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听说认读目标单词,还能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感受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这也符合英语课程目标的二级技能目标中“读”(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的要求。接下来,在Production部分,设计了三个任务(1. Give the story a name. 2. Yes or No. 3. Try to writ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三个任务都是围绕故事设计的,而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同时,又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个任务符合英语课程目标的二级技能目标中“写”(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的要求。
1、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
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认识各种动物时,我就把这些动物制作成头饰,每次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就会用汉语说,好可爱的小熊猫。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 panda.”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动物的单词,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小熊猫的头饰说:“Hello!Iam a panda.”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另外,还让学生作各种动物的动作或声音,让其它的学生来猜猜是什么动物。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运用实物,创设对话情景场面。
在教学What color is it?这个句型时,把它和以前的句子连起来组成一组小对话,通过实物作道具来完成。我事先准备好苹果、梨、香蕉、葡萄、铅笔、尺子、熊猫(玩具)、汽车(玩具)等装在一个小纸箱里。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被蒙着眼睛从箱里拿出一件物品,其他同学便问:“What’s this?”他则回答:“It’s a ….”若说错了则继续猜,直到猜对了同学们又再问他:“What color is it?”然后他再回答:“It’s ….”这样同学们就来兴趣了,争着想来一试。
3、运用多媒体,创设交际情景氛围。
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动物的单词时,就把几个动物,特别是学生熟悉的“dog、cat、sheep……”的声音“wang wang、miao miao、mie mie……”等录下来,并编成一个故事。当要教的动物登场时,就放录音听叫声,再教此动物的单词。每个学生过关后,再继续讲故事。学生既听了故事又学会了单词,心里自然很高兴。
4、运用表情动作,创设活动情景。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活动量大,在教学英语动作的单词时,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边教边做动作,让学生也边说边跟着我做动作。如:jump,我就跳。run,我就跑。fly,我就作飞的动作。Dance,我就作跳舞的动作。他们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轻松。等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各种动作,学生对这种活动最感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说起来,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如在教“monkey”时,教师左手反遮前额,眼珠上下转动,四处张望,右手抓耳挠腮,这样,一只小猴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也可边做动作边说英语。巩固练习时,可听英语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用形态表现,也可以听叫声、看形象,用英语来猜动物的名称。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人人都在参与、学习。学生在玩、说、学的情景教学中深深感到“英语真有趣”。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