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户人家的午餐

(2021-11-28 07:30:46)
     花甲已至,庄户出身的我对庄户人家的午餐有五十多年的记忆,我有太多的感慨。
     社会发展了,农村也算衣食无忧,但一日三餐的质量特别是午餐还是没有质的改变。养生知识中得知,一日三餐的分量应该这样分配:皇帝的早餐,大臣的午餐,叫花子的晚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庄户人家没那么讲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吃干粮”的习俗,也就是午餐不再生火做饭,饿了,随便掰块干粮垫一下肚子,等待晚饭放开肚量开吃。
    早些年间生活困难,缺吃的少喝的,一天能吃上两顿饭就不错了,省去的那顿饭就是午餐。实在饿的不行了,找点吃的送进口中垫肚充饥,叫吃饭但绝对不正式。生活好些了,人们还习惯性轻视午餐,要么省去,要么吃点早餐的剩饭,俗称“吃干粮”,见面寒暄往往在午餐时分也是招呼:“吃过干粮了吗?”。早餐晚餐那就大大方方的招呼:吃饭了吗?呼吁中彰显着坚定和底气。
      像“吃饭了吗”这种见面招呼是上辈子传下来的习俗。大概因生活困难吃不上饭,这种打招呼是一种关切的慰问。现在不缺吃的了,这种慰问也一直沿袭着,久盛不衰,衍变成礼貌用语。
     这种“吃了吗”的问候语极度盛行且弥漫不小面积,大概早些年间大面积遭灾吃不上饭使然。习惯成自然,见面就招呼,不管场合也不顾时辰。餐饭时分这样,非餐饭时分也是如此。大人和大人,小孩见大人,男人见女人,女人见男人,礼多人不怪,这种礼貌用语但说无妨,保证能给对方带来愉悦。特别是刚从厕所出来的人们接到此类招呼也要应答:“吃了”,其实应答时心里倒胃,但考虑到对方的好意,只能常规应答。
     午餐,作为庄户人的礼貌用语和其他两顿饭有别,虽然也会用到“吃饭了吗”,不少比例的人按习惯招呼“吃干粮了吗?”,招呼中有文化底蕴的显露,更是对庄户人不重视午餐的表白,也说明现阶段庄户人生活水平的低下。
     虽然此类招呼无实在意义,但比起城里人见面一笑或招招手要实在的多。眼看着庄户人家的子弟落户天南海北,这种礼貌用语的使用量大大减少。年轻人已经完全摆托了贫困,吃饭是他们最不担心的事,因此更不必从这方面慰问和招呼。午餐,新一代人也是按养生要求来,不再是仅仅吃块干粮,而是食用“大臣的午餐”了。
    “吃干粮了吗?”这种了礼貌用语是对生活困难的纪念,虽然用意是礼貌,但拆字分析,立刻就有忆苦思甜的情绪袭上心头。作为上岁数的人感恩新时代的幸福,更不忘过去的苦难,一声古老的招呼他们可能顽固的用到老并随身带入将来的世界。新一代人虽然不屑此类招呼,但应当不忘老一辈的艰辛和苦难,不忘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响应国家号召,吃饭相应“光盘行动”,不忘老一辈的苦,珍惜今天的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母亲的生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