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三江口皇姑坟的神秘传说
(2015-09-24 10:33:08)
标签:
南宁三江口文化皇姑坟传说神秘 |
分类: 《南宁三江口的烙印》 |
皇姑坟的神秘传说
皇姑坟,史称兴陵,是广西境内乃至中国西南惟一的皇家陵园,葬的是大明最后一位天子(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嫡母皇太后王氏。
南宁三江口宋村的习俗和语言与扬美基本相同,都是“一个亲,个个跟”,习惯称父辈的姐妹为姑,再上一辈则称为姑婆。宋村开村始祖宋伯满明朝洪武元年“官任广西”,宋伯满夫妇葬在扬美岭尾莫仙岭,扬美人就称是姑婆坟。传说永历帝的嫡母皇太后王氏生前曾到过宋村,把宋村头人宋子贤的儿孙(没查明是儿还是孙)认作为义侄,与村民亲近,因此成为宋村甚至于南宁三江口的众人阿姑。阿姑姓王,又称王姑,而且是皇太后,“王”和“皇”同音,笼统就是“皇姑”。后来“皇姑”在广西田州病故,宫室扶柩顺水而下,船泊宋村白石(摆塘)渡口,永历帝在王宫村外靠右江一带建立行宫,到宋村建造陵园安葬,故民间俗称兴陵为皇姑坟。这是有关皇姑坟的比较普遍的说法。但是,有关皇姑坟的各种民间说法还有不少。其中,“姓宋是由姓朱改成的”的说辞的背后,就包含一些皇姑坟的神秘传说。
姓宋是由姓朱改成的的说辞是这样的:南明永历朝廷在三江口宋村建皇姑坟,也把大量的宝藏埋藏在南宁三江口,守坟的头目也就是守宝的头目,姓朱,因为后来明朝失败,守坟和守宝的头目害怕被清朝诛杀,所以在朱字的右上角加了一撇,把姓朱全部改成姓宋啦。
宋村宋氏家族共有四房(二世祖共有四人),从始祖宋伯满至今最幼的“千”字辈已经二十五代;2003年12月,南宁市博物馆在皇姑坟陵基北面发现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的陈氏家族的坟墓,墓志铭的背面刻着“吉人卜兆
明朝以来,宋村先后有近十个姓氏,宋氏家族所占宋村的人口比例一代不如一代,如今宋村共有宋、梁、蔡、曾、黄、劳共六个家族,宋氏家族只占宋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宗族斗争在所难免,你骂我“扒灰佬”我骂你“牛尾虱”的口角也就很平常。但是,从姓宋是由姓朱改成的的说辞,人们免不了追溯一些皇姑坟的神秘传说。
其实,姓宋是由姓朱改成的的说辞并非空穴来风,三百多年来,不少宋村的姓宋人家曾是皇姑坟的守坟人。
其一:宋村宋氏族谱记载第十世祖头房的宋子贤为“明皇陵司主事”,新中国成立以前皇姑坟一带为宋村宋氏家族专有。
其二:21世纪初的某一天,一批从南京而来的明朝皇室的朱姓后裔来宋村要拜谒皇姑坟,找请人帮忙买香烛和协助祭祀,找到的刚好是宋氏家族第二十一世祖头房的宋作年,就连宋作年事后都感到奇怪“村上上千人口怎么那些人拜祭皇姑坟就找中我去帮忙呢?”
其三:三江口宋村的蔡少熙经常说其奶奶宋氏的娘家人几代都是宋村祠堂庙宇和皇陵的掌事人,宋村除了有皇姑坟还有“太子坟”,其奶奶的父辈曾将有关皇陵的二十多块石碑埋藏在宋村某处以保护皇陵。蔡少熙的奶奶宋氏的娘家人属于宋氏家族头房的“儒礼堂”。宋氏家族头房儒业礼伯生宋尚卿后裔和继承人的儒礼堂、儒业礼伯生宋中桂后裔的“花脊屋”都是明皇陵司主事宋子贤的后裔,自从第十世祖至第十九世祖,宋氏家族头房的花脊屋和儒礼堂的子弟几乎每代都有几人为师公、道公和风水先生等民间宗教人员,宋村的祠堂庙宇的碑文,绝大多数也是出自花脊屋和儒礼堂的子弟之手,蔡少熙的奶奶宋氏的叔伯就是当年著名的风水先生……
有关皇姑坟的这些,神秘么?仅仅是传说么?历史的真实往往从民间传说中找到线索,值得研究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