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曹操猜忌多疑性格的根源
标签:
文化三国深度阅读见解悟道 |
分类: 读史 |
http://s16/mw690/c04f5633gd5c27857d96f&690
论曹操猜忌多疑性格的根源。
开场诗:明末才子罗贯中,塑造曹操大奸雄,读者只把结果认,谁晓暗地理无穷。
话说在《三国演义》中,明末才子罗贯忠老先生,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奸雄曹操这一人物。曹操奸险狡诈,疑心重重的性格,给每位有缘接触《三国》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万口一词,不可改也。于是古往今来,对于曹操的奸诈猜疑,世人皆以认可。即使那些肯定曹操的人物,也只是在别的方面为曹操翻案,而在曹操的性格方面只字不提。
关于曹操的真实性格,我们已无从考证。对于罗老先生的描述,我们只能凭借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态度,不加反驳。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搞明白曹操为什么奸诈猜疑,就可以原谅他的为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见少对曹操的憎恶。这无疑对我们全面公正地认识曹操这一人物,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我们说,曹操的阴险狡诈,疑心重重,是相对而言的。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且不提董卓,袁绍,吕布等枭雄,仅就三足鼎立的三位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来说,罗贯中笔下的刘备性格是厚道,孙权的性格是稳重。这无疑就更加衬托出了曹操行事的阴险狡诈,疑心重重。
在我们不管现实如何,在完全相信罗老先生的前提下,我们也假设曹操是阴险狡诈,疑心重重的。但这种阴险狡诈,疑心重重是有原因的。我们仅仅从魏蜀吴三个军事的班底进行比较,就可以轻易地找出其中的原因。
一.首先看刘备的班底,
1.
2.
3.
4.
5.
6.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要么从一早就跟随刘备,要么就与刘备关系非凡。因此绝无背离反叛之心,故无需加以防范。
二:孙权的班底:
1.
2.
由此可见,孙权集团的构成成分最为纯洁,远胜于刘备集团。因此同样无背离反叛之心,故亦无需加以防范。
三:曹操的班底:
1.
2.
看官至此,无需解释就自然能够明白,曹操的猜忌是有基础的。在一个军事集团中,有如此庞大的降兵降将,又有谁能够心安理得地泰然处之呢?
综上所述,曹操的猜忌,疑心,实则仅为人身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没有别的意思。曹操做得既不过分,也不欠妥。至于天下看客的唾弃以及憎恶,则只能表明他们自己智慧浅薄,看不透曹操的真心本意而已。
诗曰:与其说是谈论人,不如言为断己身,苍天心机未猜透,自家斤两显露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