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期终纸笔测试命题的若干思考
(2013-07-05 19:06:36)
标签:
考试评价 |
分类: 理论学习 |
小学语文期终纸笔测试命题的若干思考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一、测试命题的目的
1. 指向语文课程
2. 指向教师教学
题例:找出读音错的一个词,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三年级下期试题)
réng
A仍然
3. 指向学生学习
二、测试命题的内容
1. “积累”部分
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指标 |
测试点(举例) |
认知 水平 |
字 |
读准 字音 |
利用汉语拼音纠正地方音 |
声母:zh,ch,sh,\z,c,s; n\l\r;f\h…… |
记忆 |
韵母:ao\ou,i\ü,前后鼻音等 |
记忆 |
|||
读准多音字 |
由义而变音:参考、人参、参差; 纤绳、纤夫、纤维 |
记忆 |
||
分辨常见的误读 |
字音相近:实验、试验 形近的形声字:跳、眺,请、清; 其他误读:机械、膝盖 |
记忆 |
||
认清 字形 |
掌握基本字特征识字 |
组一组:白+水=泉…… 加一加:白、自、百…… 减一减:查、草、淋…… |
记忆 |
|
理解字义 |
在词句中理解字义(包括字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 |
加点字意思:负荆请罪(从多个解释条中选) 看拼音组词:yáo( )头、( )远 选字填空:在不同语境中选字填空; 选字补充成语…… 照样子,连字组词…… |
理解 |
|
词 |
理解 词义 |
在语境中理解关键词意义或作用; 体会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表达效果。 |
带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或作用; 补充成语或根据意思写成语; 在句子中画关键词,辨析词的感情色彩…… |
理解 |
积累 词汇 |
掌握、辨析和运用常用词汇 |
在多个词中找出与带点词意思最近的词,例:坚固 写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读音节词填词语: chǎnɡ kāi,bó lǎn,duàn liàn ……□□意志,□□胸怀,□□群书…… |
记忆 |
|
运用 词语 |
根据语境恰当用词 |
用连线作词语搭配; 在语境中选词填空; 给对联填词:春 …… |
运用 |
|
句 |
积累 |
积累诗词、古诗文以及优美语句、格言、俗语等 |
找出描写春天的诗句; 写出惜时的格言; |
记忆 |
理解 |
理解关键语句意思 体会语句思想感情 |
在文中画出关键的或优美的语句; 体会句子的含义或思想感情; |
理解 |
|
运用 |
运用优美词句 使用标点符号 |
创设语境让学生写出学过的诗词; 结合阅读,给语段添加标点符号。 |
运用 |
2.“ 阅读”部分
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指标 |
测试点(举例) |
认知 水平 |
|
提取 信息 |
从文本中获取多元信息 |
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恰当意义 |
设计客观题测量学生不同的阅读理解水平,如依solo理论设计选择题选项. |
理解 |
|
体验词句的感情色彩 |
让学生划出表现情感色彩的词句. |
理解 |
|||
感受语言词汇美、形象美、意境美、节奏美等。 |
划出文中的优美语言或词句. |
理解 |
|||
整体 感知 |
形成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 |
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 |
在语段中画关键词句; 表述关键句或重点句的作用…… |
理解 |
|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
概括句或句群(语段)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或捕捉重要信息; 领会语句或语段的含义; 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
综合 |
|||
理解文章表达顺序的能力 |
理解句子之间或句群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文章内容或思想感情感等角度把握文章的思路 |
分析 |
|||
形成 解释 |
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和推论的能力 |
结合上下文的理解,解释相关问题; 考察学生对词句表达效果的感受力; 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 |
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和解释相关问题; 划出表达效果最佳的词句; 表述带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
理解 |
|
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能力 |
从句式、语段、篇章结构以及内容详略取舍等方面领悟表达方法。 |
理解 |
|||
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感受文本情趣并作相关的解释; 阅读中学习观察与表达,如作者观察视角、顺序及表达情感、方法等; 品味文化内涵并进行价值判断; |
理解 |
|||
解决 问题 |
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
考察学生对文本情境的想象力 |
对儿歌、童谣、古诗文及文章重点语段的想象与表达; 对文章的“空白”处及开头、结尾处的想象与表达; 对文本相关知识文化(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联想与表述等等。 |
运用 |
|
学写优美句段的能力; |
仿写优美句段的能力; |
运用 |
|||
处理信息解决题的能力 |
利用信息处理或解决相关问题。 |
运用 |
|||
3. “习作(写话)”部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测试点(举例) |
认知 水平 |
写话 |
写想说的话 写听到的话 |
给指定的情境,让学生写想说的话; 听几句连贯的话,并写下来。 |
创造运用 |
写想像中的事 |
给一个情境图,让学生想像其中的发生的事,并将想像的事写下来。 |
创造运用 |
|
写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
观察事物或连环图,并将认识和感想写下来。 |
创造运用 |
|
写见闻 |
写听到的事 |
听一个小故事或听一个语段,并要求将听到的写下来。…… |
运用 |
写见到的事 |
提供一个情境(如单幅图),根据给定的情境写一件事或介绍一种物…… |
运用 |
|
写想象和感受 |
根据情境展开合理想像(联想等),表达自己的感受。 |
运用 |
|
写记实、想像作文 |
写记实作文 |
记学生亲历的事,有真情实感。 |
运用 |
写想像作文 |
根据一定的场景展开想像:想像情节、人物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 |
运用 |
三、测试命题技术
语文期末测试命题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一环,是学生一学期语文课程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应该以考察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为了确保测试能准确、有效、稳定地反映学生本学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状况,我们必须关注测试的效度与信度,关注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1. 效度和信度
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属标准参照考试,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目的是考察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关于测试效度主要指测试是否有效考察学生本学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状况,包括测试工具和测试实施的有效性,其关键要把好测试命题关。命题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为参照;从教材及教学要求、学生生活经验及学习基础出发,设计考试内容结构,权衡各部分内容权重比例;认真考究每道试题的立意、题型、功能、评分标准以及难度、区分度等。基于以上考虑,提出以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权重分配表,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学业测试权重分配表
|
积累 |
阅 |
习作(写话) |
第一学段 |
45—50﹪ |
25—30﹪ |
15—20﹪ |
第二学段 |
35—40﹪ |
35—40﹪ |
25—30﹪ |
第三学段 |
25—30﹪ |
35—40﹪ |
35—40﹪ |
小学语文各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权重分配表
内容 学段年级 |
积 累 |
阅 读 |
习作(写话) |
|
第一学段 |
一年级 二年级 |
60 50 |
25 30 |
15 20 |
第二学段 |
三年级 四年级 |
40 35 |
35 35 |
25 30 |
第三学段 |
五年级 六年级 |
30 25 |
35 35 |
35 40 |
说明:
1.“积累”部分的权重比例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相对下降;“习作(写话)”部分的权重比例则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相应提高。总体导向: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为了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阅读”部分的权重比例保持较高水平,这是因为阅读既有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 难度和区分度
作为标准参照考试,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难度一般控制在0.8~0.95之间为宜,要求试卷在总体反映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的程度,为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供依据。因而,掌握试题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是提高命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1.
①字音较难的有:受方言音影响的有关声、韵母,如n-l、ü-ī及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轻声、儿化等;误读多音字;误读相近的形声字等。②字形较难的有:同音形近字辨析、别字辨析等。③字义较难的有:语境中理解或运用字词等。④词句较难的有:理解或运用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2.
阅读能力考察相对难的有:阅读文本提取较为隐蔽信息的能力、整体把握文本的概括能力、领会关键词句表达作用或领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评价或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
习作能力考察较难的有:语境(画面、语言材料等)中表达情意、语言连贯通顺、想象力丰富等。
(《新教师》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