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中对
(2014-09-12 11:01:24)
标签:
宋氏文化研究宋玉辞赋 |
分类: 宋玉宋义研究 |
郢中对
宋玉识音而善文,【1】襄王好乐而爱赋,【2】(一)既美其才而憎其似屈原也,【3】乃谓之曰:【4】(二)“子盍从楚之俗,【5】(三)使人贵子之德乎?”【6】(四)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7】(五)始而曰下里巴人,【8】国中唱而和之者数万人;【9】(六)中而曰阳阿韮露,【10】国中唱而和之者数百人;(七)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11】(八)含商吐角,【12】绝节赴曲,【13】(九)国中唱而和之者不过数人,(十)盖其曲弥高,(十一)其和弥寡。”【14】
【注】
【1】识:知道、懂得。音:音律。善:善于、擅长。文:文辞。
【2】襄王:指楚顷襄王,名横。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在位。好(hào):爱好、喜欢。乐(yuè):音乐。赋:一种用散句式,而又讲究押韵,多用铺排夸饰手法的文体。
【3】美:赞美。其:指代宋玉。下同。屈原:战国时楚人,名平,子原,又名正则,子灵均。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人忠诚耿直、敢于诤谏,曾对顷襄王弟楚令尹子兰劝怀王入秦有所指刺,“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见《史记·屈原传》)可见顷襄王对屈原颇为不满。宋玉为人虽“终莫敢直谏”(见《史记·屈原传》),但所作赋对顷襄王亦有微讽,故顷襄王“憎其似屈原”。
【4】谓:告诉。之:指代宋玉。
【5】子:对宋玉的敬称。盍(hé):何不。俗:风俗、习惯。此指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习气。《楚辞·渔父》:“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g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此渔父是劝屈原从俗。其中“淈其泥而扬其波”、“餔其糟而歠其酾”便是对“楚之俗”的形象概括。
【6】贵子之德:认为你的品德高贵。贵:意动用法。“认为……贵。”
【7】其: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应当、应该。
【8】始而曰下里巴人:意为最先唱的歌叫《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古歌曲名。其唱法通俗。参见《对楚王问》注(9)。
【9】国:此指国都,即楚都郢城。
【10】中:中间。阳阿(ē)、韮(xiè)露:古歌曲名。唱法稍难于《下里》、《巴人》。参见《对楚王问》注【11】。韮:韭的俗字。见《广韵》。“韮”与“薤”之声旁“(薤字下)”音同,故为通假。
【11】阳春、白雪、朝日、鱼离:四者均为古歌曲名。阳春、白雪:参见《对楚王问》注【12】。朝日、鱼离:《初学记·卷十五》:“古歌曲有……朝日、鱼丽、……。”此四曲演唱难度极高。
【12】含商吐角(jué):意为演唱时收含商音,随之吐发角音。商、角:均属古五音。古时的五音:宫、商、角、徵、羽,是对五个音级的表示,相当于今简谱中的1、2、3、5、6。
【13】绝节赴曲:意为绝妙的旋律,节奏急促的曲调。节:节奏、旋律。赴:疾速。《小尔雅·广诂》:“赴,疾也。”
【14】盖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为,因为那曲调越是高难,那唱和的人就越会减少。盖:连词。连接上句,表示原因。其:那。弥:越。寡:少。
- 襄王好乐而爱赋:《襄阳耆旧传》此句无“而”字。按:与上句句法比照,此句当有“而”字。
- 乃谓之:《襄阳耆旧传》无此三字。按:有此三字语意更明。
- 从楚之俗:《襄阳耆旧传》此句无“楚之”二字。按:有”楚之”来限定“俗”字,表意更准确。
- 使人贵子之德:《襄阳耆旧传》作“使楚人贵子之德”。按:前句已提及“楚之俗”,此句无“楚”字为是。读者已知“人”即指楚人,有则反赘。
- 王其闻欤:《襄阳耆旧传》无此句。按:此句反诘,即肯定襄王知“楚有善歌者”,又提引出下文,有此句为宜。
- 万:《襄阳耆旧传》作“百”。按:《襄阳耆旧传》脱“数万人”及“中而曰阳阿韮露,国中唱而和之者”,故以“数百人”接“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唱而和之者”。
- 中而曰《阳阿》《韮露》,国中唱而和之者数百人:《襄阳耆旧传》无此二句。按:抄本《郢中对》,依“始而”、“中而”、“既而”之序叙说,递进推出曲高和寡者,故以有此二句为是。若无此句,终感意难完足。
- 《阳春》、《白雪》、《朝日》、《鱼离》:《初学记》引《襄阳耆旧传》作“阳陵、白露、朝日、鱼丽”。又此句下《襄阳耆旧传》有“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一句。按:《初学记》:“古歌曲有:……阳春、朝日、鱼丽……。”“琴曲有:……白雪。”《襄阳耆旧传》“阳陵”当为“阳春”之误。“白露”当为“白雪”之误,“鱼离”当为“鱼丽”之误。又此句下有“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一句为是,正合“始而”、“中而”、“既而”排比递进之势。
- 绝节:《襄阳耆旧传》作“绝伦”。按:绝节,绝妙的节律。绝伦,无以伦比。以文意论作绝节是。
- 不过数人:《襄阳耆旧传》作“不至三人矣”。按:二者皆通,然参看《对楚王问》“不过数十人”、“不过数人而已”等句,此句当作“不过数人”。
(十一)盖其曲弥高:《襄阳耆旧传》句首无“盖”字。按:盖,句首发语词,用作引起下面的议论。本文结尾两句,正是总结性议论语,故用“盖”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