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浅谈语文阶梯作业
(2014-05-24 18:55:28)
标签:
育儿 |
浅谈语文阶梯作业
王
教育家孔子指出教育应因材施教,由于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因个体差异而对待,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表现在作业的设计上。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选做不同的作业,变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由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作业设计要尽量能引起学生去完成的兴趣,产生去完成的吸引力。那么作业如何来表现分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例如一些背诵性课文,容许一部分记忆力不强的学生放在课下去进行,给他们以充足的时间去识记,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巩固基础知识,记忆能力强的同学除了要求当堂背诵,应布置让他们下去搜集同类型的内容,去对比、去背诵,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这样,作业设计因人而异,全面兼顾,因学生特点,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也使他们觉得作业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练习必不可少,作业目的主要以扎实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作业,他们可做可不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作业量,让他们能够“吃得饱”,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作业难度分层
针对学生在语文能力上有差异的客观现实,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难易程度,不同层次学生难易程度应有区别。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难易可分为三个等级: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要求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就行;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性作业,努力完成发展性作业;基础好的学生必须努力完成创造性作业。在给学生分层时,教师必须深入细致了解并研究学生,设计难度迥异的作业,另外在作业的等级选择时,教师参与作业的选择与学生自主选择应相结合,例如,在上《夜莺的歌声》这一课时,进行如下的作业布置。
基础题 |
1、给生字组词。 2、给家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拓展题 |
1、搜集小英雄的故事。 2、选择角色进行课文角色扮演练习。 3、搜集当故事会的主持人的一些常识。 4、和朋友一起为大家表演文中的故事,以便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
延伸题 |
举办心目中的小英雄故事会,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战争中的小英雄,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
如果有某些重要的技能或知识点要求全体同学都要掌握,那么还可以采取“必做+选做”的布置形式。这不仅能保证全体学生落实教学要求,又能让学优生或者有特殊兴趣的学生有发挥和表现的空间。如学完《画杨桃》后,作业内容设计为:
(1)请同学们回家统计出《画杨桃》这一课中我们所学的新词语、新生字并抄写在词语本上,把不同类的词语归类,再区别它们的异同。
(3)写出本课读后感。
第一、二项为学生必做题,第三项为选作题,对于双亲有足够的时间,文化素质较高,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期望值高的家庭和本身爱学习、对学习的态度主动、积极、思维灵活,一般在班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自主选作第三项。
分层渐进式作业注重因人而定,并兼顾全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胃口选择食品,根据消化能力处理知识。这几种类型的作业即可单独布置,也能整合重组,而且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权利。这样的作业才会是学生喜欢做,主动去探究、解答,也会达到作业布置预期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 、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由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完成作业的速度上、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别。后进生、学困生完成语文作业的速度明显要逊于优等生,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远远大于优等生,为了有效保障后进生、学困生能“吃得了”的问题,语文作业的设计在完成时间上要分层要求。象作文的布置,优等生可用一到两个课时,后进生、学困生应放宽到一到两天的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构想,去打底稿,去查资料,以保证他们的作业质量。
语文作业设计分层,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完成中既感受到了乐趣,又扎实了知识技能。
四.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设计作业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比如教学古诗《春晓》一课时,在作业设计时采取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让孩子从多种形式上了解古诗。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往往是书面作业,而且每次作业都是千篇一律,且均由一人完成。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之一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的现实,新课程的教学空间应更加开放,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词语积累是语文必备的基础知识,每节课都要花费一些力气讲解,但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安排学生当老师讲解活动,我却摇身一变成了他的学生。小老师的诞生却非轻而易举,他们要通过考核——课下熟读课文、查找资料。可喜的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准备的内容丰富、充实,积累多音字、查找形近字,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 “师生互动”效果很好。新教材安排了很多实践课,每次开展语文实践课我都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学生徜徉在网上,漫步在图书馆,准备的资料丰富翔实,并学会了对所选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课堂上同学们资源共享。如教学综合性学习时,学生课下完成了收集积累有关歇后语,学生在课前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课上的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基础,阶梯手抄报的设计更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了知识,学会了合作。
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打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同时又采取传统的形式,采取孩子喜欢的方式,让写作业成为孩子的乐趣。多彩的作业给学生以完成作业的愉悦体验、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质量。“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在完成作业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完成作业中得以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