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晋剧名家——孙福娥

(2016-12-25 19:56:3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晋剧名家——孙福娥作者:浪子

http://s7/bmiddle/0eeffd24n79d2dfd9f316&690&690

(艺名周瑜生)女,汉族。1924年出生于山西汾阳县田屯村。工文武小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剧协理事


    孙福娥同志9岁投在名艺人“黄芽韭”(郝斗明)门下开始学戏,专工小生09,1936年黄师傅病故后,又正式拜名小生董光明(又名董全福,艺名十七生)为师,在榆次学艺四年。1940年至1942年返汾阳城集星楼戏院时已在剧坛小有名气。1942年至1946年在太原复兴舞台演戏。1947年至1950年又返原籍汉阳县鼓锋剧团任副团长,此时她已自成一派,技艺精湛,裴声剧坛,并收了马,玉楼、王桂英、尹艳楼等人为徒。1951年再来太原,在晋声剧团与乔玉仙、筱桂芳共担副团长1953年该团改编为山西人民晋剧团(后改省晋剧二团)J957年省一、二团合并为山西戏曲剧院晋剧总团,1959年山西实验剧院成立后,在剧院一团,除在文革中遭“下放改造”数年,始终为剧院主要排牌演员。
    她到省团以后,注重于唱功戏演出,而对靠架动作戏很少再与观众见面。其时曾积极参加新编历史剧《

正气图》、《白蛇传》《拜月记》以及现代戏《赤叶河》、《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等剧目演出

。在重新整理恢复传统戏《忠义侠》、《和氏壁》等剧目中都曾做出积极贡献。文革后经落实政策重返晋剧

院,不幸于1980年7月在医院病故,终年56岁。
   孙福娥从艺近五十年来,由于受恩师十七生亲传,功底深厚,戏路很宽,全面继承了董光明唱腔音韵,唱做俱佳,扮相俊美,表演洒脱。尤其是嗓音洪亮、清脆、甘美,吐字喷口刚劲有力。1943年在乎遥县城城皇庙内演《洞房》时,她的小生平板唱腔首句《田玉川在洞房自思自想”中的“田玉川”三字一出口,台下立即鸦雀无声,故得“一声定太平”之誉。周瑜生技艺精湛,文武兼备,她主演的《射朝》等靠戏, 《卖狗肉》等丑角戏,以及《告御状》、《双罗衫》、《忠义侠》、《万福裂》、《锋箭头》、《蝴蝶杯》、《寇准背靴》等本戏,皆赢得了观众的赞誉。特别因扮演周瑜一角,得乃师真传,表演得出神入化,精美绝伦,故得艺名“周瑜生”。

  可惜因历史原因孙福娥并无录像流传。其录音资料有:《夜宿花亭》《和氏璧》《调寇》《拜月记》《恩仇记》《双罗衫》《关王庙》《荔镜记》。

以下是孙福娥在《双罗衫》中的一段唱:

 

唱词如下:

《头   段》
(徐继祖唱介板)忙放笔泪盈盈,老妈妈她哭的好伤心。举家四口上边写,大大小小写的真。有几句好话对她

明,回头来再叫声妈妈听:自古道黄榜举人非容易,何况他是进士公.他夫妻领凭去上任,兰旗县里去辖民。他夫妻走了一年整,并无有书和信捎回家中。你命你次子前去打听,他也是去了不回程。人人说个个论,他言说弟兄俩命丧任中,(转垛板)自古道山高路远人传信,耳听是虚眼见真。
  《二    段》
    (徐接唱)多谢过妈妈罗衫赠,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我学生上京求功名,差人役寻找你儿童,他弟兄二

人在任中,我早早打发他们回家中;若是弟兄把命尽,我定要与妈妈把信通。皇榜以上中头名,老妈妈搬在

我的任中,老妈妈就是我的生身母,我学生权当你的儿童,享荣华受富贵,荣华富贵享上几春;假若是你老

人家身得病,我情愿煎药熬汤侍奉你身。有一日妈妈逝世了,我定要头戴麻冠身穿重孝,一步一头,一步一

头送到茔。老哥哥把马拢,老妈妈含泪送出门,不骑马来要步行,急急慌忙赶路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