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瑞】登穆家山小记

太极城文化研究会徒步攀登穆家山考察。
http://s11/mw690/003wjx6gzy7oSE6xZCG2a&690
穆家山位于太极城之南,是吕河镇李家沟村自然凸起的一座山峰,山体奇拔俊秀,形似腾龙。为何叫穆家山?据当地百姓讲,穆桂英曾在此屯兵操练,枕戈待命破洪州,忽接到紧急军令,便策马扬鞭,率军赴战,马腾空落地,在坚硬的石块上采出一只蹄印。因为穆桂英这个故事,山就成了穆家山,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妙的传说。
http://s6/mw690/003wjx6gzy7oSE7JfiB45&690
http://s3/mw690/003wjx6gzy7oSDRyuUG12&690
一座很普通的山峦,因为一个故事传说,便打上文化的烙印,文化易于传播,所以,这山就有了名气。
http://s13/mw690/003wjx6gzy7oSDU2nbC3c&690
http://s6/mw690/003wjx6gzy7oSDUwIMB95&690
http://s15/mw690/003wjx6gzy7oSDV4q2G1e&690
长篇小说《金太阳》就取材于穆家山。小说里的田园风光、乡土民俗以及巫神文化很可能来源于“穆家山八景”,有诗为证:穆家山上马蹄印/状元寻亲姑姑洞/戳飘灌斗鹰嘴石/雌雄相望两古树/三点一线两古庙/穆家山顶一天潭/金盆坑与黄龙洞/花坪有景美如画。《金太阳》的作者程根子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穆家山人,虽然十几年前就移居到太极城,但故乡的山水和文化记忆常常就复制于他的文字里。这位热爱故土的作家终于获得这份沉甸甸的馈赠,《金太阳》也是回报故乡的一份厚礼。太极城文化研究会徒步考察穆家山,很大程度上是对程根子先生文化作为的肯定和认同。
http://s11/mw690/003wjx6gzy7oSDXKl74ea&690
http://s1/mw690/003wjx6gzy7oSDYlLZC60&690
考察队由作家、画家、摄影师和企业家等二十余人组成,刘家荣会长带队,李家沟村村主任李卫明和鑫隆公司总经理赵纪臣全程陪同并兼做导游。车从村委会出发,行至约1.5公里处开始徒步登山,令人感动的是,村委会提前组织劳力对上山小道进行了梳理,保证了安全通行。
http://s9/mw690/003wjx6gzy7oSDZXbbq88&690
http://s6/mw690/003wjx6gzy7oSE0GMCN55&690
http://s11/mw690/003wjx6gzy7oSE21aoGba&690
穆家山植被生态良好,有高大的乔木,密匝匝站立,如护山卫士;有灌木丛,一片片,乔灌混搭,山有了层次;落叶树的黄或红与常绿树的绿,让山体有了丰富的色彩;鸟的鸣啾使山生动起来,这是一幅和谐的自然生态画卷。
守山人叫江高德,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汉。老汉说,他守护穆家山已经三十五年了。他说,这一千多亩的山林,不看护着怎么行呢?几十年来,他坚持天天上山巡逻一遍,自筹资金修通两公里上山便道,补植树木。问他图个啥?他说就想给后代保留好这一山的好风脉。这个痴老汉,朴实敦厚得像山一样,纯净如穆家山天潭里一汪清亮亮的水!
http://s3/mw690/003wjx6gzy7oSE49LhM82&690
我们受到感动,这爬山算什么,江老汉守住这么一座好山,我们只不过耗费点体力来欣赏么?!
会员们就有了劲头,沿着羊肠小道艰难攀行。我们的目的是文化考察,通过文化发现和挖掘,为山水自然再造灵魂,推动旅游开发和扶贫攻坚。因此,会员们必须有敏锐的目光,由欣赏而发现,由发现而思考,进而形成可资参考的方案。所以,一边登山,一边拍照,提取原始资料。在登山的过程中,几位摄影师非常敬业,也非常辛苦,为了取一个景点,甚至要冒着危险去攀援悬崖峭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刘家荣会长一刻不停地关照着每位会员的安全,值得欣慰的是,这支队伍都能互相协助、互相帮扶,所以,我们顺利地到达了山顶。
http://s9/mw690/003wjx6gzy7oSEbgHlC98&690
http://s1/mw690/003wjx6gzy7oSEaunSMd0&690
穆家山考察归来,感而慨之,补述其后:
1、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是干事创业的基石,太极城文化研究会就是这样的团队;
2、虽世风日下,但无私奉献等主流价值观仍为大众认同,守山老汉值得颂扬;
3、一个地方的闻名度必须通过文化传播来实现,文化人只有传播文化才有作为。穆家山不过是弹丸之地,如不借助文化这个载体来传播,它也是养在深山人未知啊!这个地理意义上的小地方,通过《金太阳》而具备了文化标识,并得以传播、扩张,让更多的人走近它,认识它。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本文图片来自太极城文化研究会QQ群图库)(审核:程根子 编辑: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