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莹巧:黄土地走出来的杰出女企业家

(2018-04-16 16:58:28)

       她是从黄土地走来的女子,也是海归创业者;她耗时十几年,打造了一个艺术餐饮知名品牌,致力于荞麦系列食品的研究与推广;她秉承“返璞归真、健康养生”的理念,将绿色餐饮与艺术享受融为一体。同时,顺应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尽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品质的荞麦园艺术殿堂。她就是陕西省政协委员、省三八红旗手、荞麦园艺术餐饮的缔造者、全国饭店行业优秀企业家——薛莹巧。

 

异国他乡,偶遇荞麦

    1997年,薛莹巧去日本学习。有一次,一位日本友人请她吃荞麦宴,看着一道道精致的荞麦食品,她倍感亲切,同时感到惊奇。她没有想到,小时候陕北农家用来充饥的杂粮荞麦,竟然也登上了大雅之堂,用来招待贵宾。主人见她诧异,就告诉她:荞麦被誉为“杂粮中的极品”,长期食用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可延年益寿。她问:你们的荞麦是从哪里来的?主人回答:从中国陕北进口的。

    日本朋友的一番话,让薛莹巧思绪万千。她想起童年那大片生机盎然的荞麦地。“当时我想,我们正在奔小康,高收入人群逐渐增多,刚刚富裕起来的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的饮食结构,一味地追求高脂肪食物,健康状况受到了很大影响。”

    深受启发的薛莹巧,开始关注日本人在日常饮食中荞麦的运用。

归国创业,着眼荞麦

    薛莹巧回国后,原本有多种选择,但她放弃了多种体面的职位,选择了自主创业,而创业的着眼点就是荞麦。

   “尽管我是吃荞麦长大的,但真正了解并重新认识到荞麦的重要性,还是在日本。在日本,荞麦很受喜爱。比如热吃的荞麦配有柴鱼片、海带、酱油、清酒等烧制的汤和葱花、七味粉等;凉式荞面或拌面,用较浓的酱汁加上葱花、山葵糊、生鹌鹑蛋、萝卜泥等。特别是过年、祝寿、搬家、高级宴请等特殊时候,荞麦必为首选。受此启发,我决定为荞麦之梦创业。”

    目标确定之后,她决定以餐饮形式来经营推广荞麦产品,一边深入市场调研,走了陕北许多地方,认真了解当地农家各种荞麦食品的制作过程。

    在走访考察中,薛莹巧发现,虽然现在国内也有经营杂粮食品的餐饮店,但不论是技术含量,还是文化品位,以及对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引导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尤其是荞麦食品,市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个发现令薛莹巧深感遗憾。强烈的使命感,让她坚定了自己信念: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荞麦,了解荞麦,喜欢荞麦。

    她的思路更加清晰起来:要在西安创建一家以荞麦系列美食为主题的餐饮企业。

荞麦飘香,深入人心

    创办的过程异常艰辛,尤其是对初涉餐饮行业的薛莹巧来说,更是如此。她把店址选在大雁塔附近。装修风格、店内文化,颇具匠心,既含蓄、又具想象力,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简约而不简单,蕴含着荞麦园的质朴与追求。

    在表现陕北文化方面,薛莹巧利用现代现代技术将陕北剪纸大胆地用壁画形式体现在了店内装饰上;一砖一瓦、门楣窗棱都各具特色;墙上则挂满了名家雅士的泼墨挥毫大作。

   “荞麦园”的出现,很快就成了人们的就餐热门问题。名家大腕、才子佳人时常是这里的座上客。“荞麦园”从此声名鹊起。正所谓“籽熟陕北坡上,花开长安闹市中。”

    随着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环境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当时二环路餐饮圈已成规模,薛莹巧却另辟跷径,选在了美院旁。在她看来,二环路虽是黄金之地,但缺少文化氛围,西安美院更适合自己艺术餐饮的定位。

    2002年,踏上了一个新台阶的荞麦园开张了。引得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美院师生竞相追捧,掀起了又一轮荞麦美食的新浪潮。

健身荞麦,怡心艺术

    文人大多清高。吃饭、交往常常讲究气氛。朴实厚重的黄土风情使文人雅士们找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于是,“荞麦园成了小有名气的画院,几层楼的长廊成了精品画廊,顾客穿堂而过,一不小心便与大师擦肩相遇。很多人来这里,半为吃饭半为品艺。”

    荞麦园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沙龙”,它以“品位美食、享受艺术”为主旨,努力打造集绿色餐饮、生态农业和艺术博览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主体。

    荞麦园的美术馆依托西安美术学院的区域优势,博纳众多名家的艺术精作,举办精品展览,开展各种艺术讲座与交流,做好艺术的桥梁,标志着荞麦园多元化发展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们站在厚重的古都长安高地,传承历史,展望未来,创造辉煌,直面当代艺术,构建一个具有学术水平和探索精神的艺术殿堂。

    荞麦园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向上、养眼养胃的精神家园。“艺堂轩敞、精品璀璨、厅廊典雅、诗意盎然”。扩建的荞麦园美术馆被业内人士喻为中国餐饮界的“卢浮宫”。荞麦园名家云集,名作荟萃。“卢浮宫”养眼怡神,大美无限。

食尚新风,大美无限

    此时的薛巧莹,心中却异常平静。因为她知道,艺术餐饮需要科学的引导,要把健康与美学的理念导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脚下的路依然漫长。

    薛莹巧说,五谷荞为王,荞麦是人类主要的保健食品。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神农书》里就将荞麦列为五谷之主。唐朝时,荞麦食品由中国经朝鲜进入日本,吃法达百余种。因其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备受人们喜爱,尤其对糖尿病有特殊的食疗作用。

    薛莹巧说:“1999年,我再筹备荞麦园的同时,也在开发着苦荞茶。”十几年后的今天,苦荞茶已经风靡市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薛莹巧不仅是荞麦健康理念的践行者,也是苦荞茶的开发者。

    除此之外,她还与人合作研制了荞麦醋、荞麦酒、荞麦月饼等种类丰富的衍生产品。为保证荞麦原材料的纯正,她在定边、靖边等地建立了几百亩原生态荞麦种植基地,还在绥德、米脂等地开设有红枣、南瓜、小米等无公害农业区,在吴堡、横山建有地椒草养羊基地,保证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供应。

财平如水,互利互赢

    十多年的光阴,薛巧莹做了三件事:做艺术餐饮,建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开发文化产业。

    对于贾平凹先生“财上平如水”的评价,薛巧莹说:“我家的祖训就是‘财平如水,互利共赢。’我做餐饮的初衷就是为了推行健康饮食理念,我创办荞麦园,收藏研究文化艺术品是源于我对文学艺术的喜爱。因此,能与文人雅士、书画名家结识是一种自然缘分。建立基地,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餐桌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是给当地的父老乡亲提供一条致富路。”

    在陕北,薛莹巧将基地定为科研扶贫试点,不但为大家提供书籍、图片资料和工具,还特意从杨凌聘请专家为大家提供技术培训,专门投资购买品种优良的羊种,发展当地的羊群养殖......薛莹巧怀着对陕北的浓浓深情,默默地推动着父老乡亲走向富裕之路。如今,越来越多的陕北人知道了薛莹巧,知道了荞麦园。

        荞麦园,食融于景,景融于心,心融于画,久香荞麦,民歌绕梁,大美不雕。现在,当健康餐饮成为主流,荞麦园已成知名品牌,并得到消费者的公认。荞麦园的园丁们努力践行着“艺术餐饮缔造者”的企业使命,致力于传播健康的饮食理念、大美无限的审美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