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若改常 非病即亡

(2015-05-20 10:41:20)

     

http://s11/mw690/003wj88xzy7k9fl9ccGaa&690非病即亡" TITLE="人若改常 非病即亡" />

    偶然看到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札记文章,分析的相当到位,通读了几遍以后,深受启发。题目上这句话就是《红楼梦》里第二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里评书人脂砚斋对冯渊被打死一节而做的评语,诚如文章中所说,这句评语相当冷,一读之下顿感脊梁骨发凉,好像腰眼里被顶上了一支凉森森的匕首一样。

    说来惭愧,从小到大,《红楼梦》马马虎虎也读过不止一两遍了,然而真要说到研究,那可真是差的太远。从这部书里看到的东西是太多了,随便拉出一条来就能著书立说成就一家之言。由此而知,这部书神奇博大精深,千古第一才子书名不虚传也。

    且说这一回中的主人公冯渊,按照曹雪芹的用意,其名字的谐音就是“逢冤”,这是《红楼梦》里好几个大冤案中的第一个。这位冯公子是一家小乡绅人家的独生子,而且父母双亡,是非常可怜的一个孤儿,好在基因不错,家风也好,富二代的生活倒也过得去,甚至还很不错。虽然是个孤儿,家族里边没有持强凌弱 ,侵夺家产;家人里边也没有出现坏了良心的奴才,胳膊肘往外拐,坑骗自己的主人。对冯渊这位无依无靠茕茕独立的富二代来说,可以说幸运至极,既无内忧也无外患,平平安安自自在在享受先人留下的产业,说句实在话,如此惬意的富裕生活确实值得羡慕。

    现实也是如此,冯渊公子生活相当幸福,而且本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吃喝嫖赌全不沾染,可以说洁身自好,一点坏毛病没有。如果说硬要找出一点毛病的话,这冯公子喜欢男风,喜欢搞同性恋。从小缺失母爱的孩子大概心理上多少都会留下一些阴影,因此冯渊有这个毛病也挺正常,充其量也就是个个人爱好而已,既不犯法,也不影响他人,静静悄悄与世无争的活下去挺好。偏偏命运发生逆转 ,就在于他遇到生命中第一个女人——甄英莲,听听这名,真是应该可怜,活脱脱就是一部俄国名著的名字——《被凌辱和损害的》。

    两个同是孤儿的苦命人相遇了,这是命运的安排也是命运的捉弄。冯渊一见英莲,立刻灵魂深处闹革命,一反常态,痛改前非,不再爱男性而热烈地爱上了女性,改得彻底决绝,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或许,一个人转变的太突然太彻底,命运的大反转,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情,因此,脂砚斋在这里非常冷酷的评了一句,人若改常,非病即亡!

    悲剧也就这样发生了,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遇到了呆霸王薛蟠这个资深的专业坏蛋,冯渊一个善良柔弱的公子哥还有个好吗!被打得稀烂的冯渊,抬回家去躺了三天就一命呜呼了!打死人的薛家主仆居然没事人一样照样走他的路,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红楼梦》的深刻之处远远不止这些,对于社会方方面面的黑暗面揭露的淋漓尽致。在作者的心目中,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真假之别好坏之分。在北宋以前的儒家学说是真儒,孔子孟子所提倡的东西无不是积极向上让人弃恶从善的,其人道思想人本思想散发着何等璀璨的光辉,后世的儒学被不断的篡改和阉割,渐渐形成了一整套愚民理论与禁锢思想的统治帮凶。

    本土的道教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欢心,更是背离老子淳朴的道家思想,在几千年的演变历史进程中变得面目全非,光怪陆离。牛鬼蛇神充斥着道教的大小神坛,炼丹、烧符,装神弄鬼,欺蒙拐骗故弄玄虚,把好好一个宗教弄得乌烟瘴气狰狞可怖。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不断被中国的历代知识分子调整与改造,也同样渐渐背离释迦牟尼的初衷,一代一代的所谓高僧,神奇的把外来的佛教化为了自家的文化,加进去多少的私货,于是,和世俗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就是中国的佛教也加入到愚弄蒙骗中国民众的帮凶行列。

    毫无疑问,在曹雪芹看来,儒释道三家的不断变质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这些伪儒、假僧以及恶道充斥世间,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确让人痛恨不已。明清之际的传统文化,变质腐坏简直让人惨不忍睹。作者是何等热切的推崇上古时期真正的儒学道学以及原始本真的佛教教义啊!在他笔下,空空道人、‘茫茫大士以及甄士隐才是儒释道三家纯正的代表,可惜,在作者置身的那个年代,这些真善美的东西渺渺难寻可遇而不可求了!

    葫芦案中,贾雨村是儒家的代表.这个曾经的落魄书生,曾得到过甄士隐的无私帮助,赠予他纹银五十两上京赶考,后来高中进士走上仕途,改变了一生的命运。甄士隐是他的第一大恩人,按照儒家的做人标准,理当知恩图报,这桩冤案的受害人之一甄英莲正是甄士隐的独生女儿,于公于私而言,贾雨村都应该义不容辞的予以昭雪解救。

    然而,进入官场的贾雨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慷慨磊落有仁有义的善良有抱负的读书人了。来金陵当知府已经是他第二次入仕为官了,第一次当官就因为不晓得官场有所谓的“护官符”,意气用事持才傲物而得罪了上司,仅仅当了一年知府就被以“贪墨”的罪名罢黜了。虽然当官仅仅一年的时光,贾雨村的确是一个贪官污吏,贪污了不少银子,因而下台之后日子还挺宽裕。后来又走了贾府女婿林如海的门子,进而结识贾府的贾政,疏通了关系才二次起复的。

    这次起复费的力气着实不小,实在不容易,全靠了贾府的力量才得以实现的,对他而言,实在是机会来之不易。贾府是他仕途上的第二个大恩人,是恩同再造的大恩情,甄士隐毕竟是过去时了,何况甄士隐本人也不知所踪。作为贾雨村来说,怎么会为了昔日的恩人而得罪现在的恩人,而且自己以后的仕途还要仰仗依靠人家呢,更何况现在的这位恩人权势煊赫,炙手可热,借他贾雨村八个胆也不敢拿鸡蛋碰石头,去捋贾府的虎须。除了巴结讨好抱住贾府的大粗腿以外,还能指望贾雨村做些什么呢!

    身为儒家一员的贾雨村,仅仅当了几年皇帝的官,就蜕化变质到这种地步,可见整个儒学的堕落是何等的触目惊心。而帮助贾雨村完成这桩冤案的帮手恰恰是一个和尚,昔日葫芦庙里的一个小沙弥,对贾雨村、甄士隐、甄英莲等等都熟悉,这个脱下僧袍穿上官衣的沙弥形象真是太有代表性与讽刺意义了。什么出家修行的僧人,这些家伙唯利是图为虎作伥,恬不知耻的依附在权力的权杖上谋点私利自肥而已!哪里还有半点洁身自好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味道。

    要摆平这桩冤案,怎么办?葫芦僧给贾雨村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装神弄鬼,祭起道家扶乩的鬼把戏,借仙人之口,胡扯一通,说什么冯渊和薛蟠是前世的冤家,夙世的孽缘,如今遇到一起自然冤冤相报,薛蟠打死了冯渊,冯渊又化为鬼魂索去了薛蟠的性命,一命抵一命了,互相抵消了,这是神明的指示,谁还敢有异议就是不敬神明!祭起这个法宝,诚然灵验,原告被告都没话说,薛家反正有的是钱,给冯家人多赔几个烧埋钱也就皆大欢喜了。一场人命大案,就这样在儒释道三家合力作祟下消弭于无形,冯渊真是“逢冤”,冤沉大海,白死了!

    贾雨村当了一回昧心无良的贪官,事情了结以后,巴巴地写了封信给贾府的贾政讨好邀功。至于那个出了鬼主意的和尚门子,对不起,知人隐私者不祥,雨村干脆找了个岔子,将这厮远远发配到沙门岛了事!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家伙,最后的结局也不会太好,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具体到富家公子的冯渊,当他试图改变自己生活的那一刹那,他悲剧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社会的黑暗是一个主要方面,从个人的性格命运而言,一个人转变的太过于彻底和迅速,也真不是啥好事!这也警示我们,生活中一旦发生这样的人和事千万要提高警惕,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突然发生的惊天逆转只能预示着坏事或灾祸的降临!

    平安最好,平安是福,这是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