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议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一)

(2014-12-11 20:24:12)
标签:

情感

浅议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一)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她的个人经历,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其诗歌创作风格明显的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总体来说明丽轻快,后期因为战乱,颠沛流离,接着丈夫身亡只剩下自己一人在他乡孤苦伶仃的生活。期间经历了多少磨难使得词人作品增添了悲凉凄苦的色彩。诗人风格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是由于国家的战乱,生活的变迁。接下来将结合词人的社会经历以其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诗人少年时便工诗善词,培养了诗人的文人气质,对她以后的成就做好了结实的基础。早期李清照的词呈现出轻快明丽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当时北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婚姻生活美满,词作多描写闺情,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展现了女词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和真挚细腻的情感。在李清照前期描写男女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中,表露出的女性情感往往热烈而恬静,微妙而直率,朴素而深刻,而这些离愁别怨的苦涩中又夹杂着一丝思念的甜蜜,体现出一种细腻的儿女柔情。所以,词中透露出的愁是清新凄婉,朦胧淡约的。如她的早期的《点绛唇》等。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上片展现了少女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把少女羞涩可爱的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起游玩,在荷花深处寻找回来的路,看水鸟惊飞的情状。这首诗平淡自然却欢快晓畅,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夜的风雨交加后,晚起的女主人询问侍女海棠花怎样?侍女回答没变,女主人听了之后说到,应该是海棠花红的少,绿的多。平淡的生活场景,在词人笔下却显得妙趣横生,可见词人非凡的才华。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写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时,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这样一幅画面。黄昏时分,西风吹起窗帘,词人渐瘦多的身躯,悲伤的身影闪现在我们眼前,可见相思之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