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欧洲 |

徐志摩说:"康桥(就是剑桥,只是翻译不同)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上的风流还不止两岸的秀丽,你得买船去玩。船不止一种:有普通的双桨划船,有轻快的薄皮舟(canoe),有最别致的长形撑篙船(punt)...."
于是乎一到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我便迫不及待追随起大诗人的脚步,坐船游康河(River Cam)去也。
在我身后的就是剑桥的叹息桥(Bridge of Sighs),名称源於意大利威尼斯的叹息桥,有致敬的意思。但是在剑桥有个搞笑的说法,说是每到考试期间,学生们一想到过了桥就快要进教室了,总是在桥上唉声叹气,因而得名,哈哈。
眼看什么水草、金柳一一出现,那熟悉的《再别康桥》诗句也一句句迸出来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说到撑篙,这是剑桥学生课后热门休闲活动之一,用一根长杆控制平底船的行进,看似不难,但在游船众多时,新手仍有因为控制不顺导致翻船的可能性。
还好我一路行船顺畅,没有和其他的船卡在一起,看看别人的船,有的打结到好一阵子动不了,不过通常这时候,大家都会和其他“塞船同伴”打打招呼,也是一种乐趣啦。

亲自试过撑篙的徐志摩,也承认这技术对他来说很不容易,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曾经这样生动描述:
"英国人是不轻易开口笑人的,但是小心他们不出声的皱眉!也不知有多少次河中本来优闲的秩序叫我这莽撞的外行给捣乱了。我真的始终不曾学会;每回我不服输跑去租船再试的时候,有一个白胡子的船家往往带讥讽的对我说:先生,这撑船费劲,天热累人,还是拿个薄皮舟溜溜吧!”
徐志摩21岁留洋,一路念了美国的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英国的伦敦政经学院,攻读的是历史、政治、经济。但是25岁那年,他以“特别生”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后,便一头栽进文学的天地。
对此他曾表示:“说到我自己的写诗,那是再没有更意外的事了。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汉密尔顿)......”
他说:“在美国我忙的是上课、听讲、写考卷、龈橡皮糖、看电影、赌咒;在康桥我忙的是散步、划船、骑自转车、抽烟、闲谈、吃五点钟茶、牛油烤饼、看闲书。”
#英国# #剑桥# #康桥# #徐志摩# #黄依蓝# #旅游作家格格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