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忠心家庭教育
赵忠心家庭教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69
  • 关注人气:7,5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教杂说”之七十四:《如何纠正小孩子好打人的毛病?》

(2024-10-31 08:53:25)
分类: 幼教杂说

新书出版消息         新书出版消息        新书出版消息        新书出版消息        新书出版消息

学苑出版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二号院1号楼。邮政编码:100079.

销售电话:(0106767.5512        6767.8944        6760.1101

“幼教杂说”之七十四:《如何纠正小孩子好打人的毛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中国家庭教育观察—赵忠心访谈录》

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敬请关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幼教杂说”之七十四:《如何纠正小孩子好打人的毛病?》

《给年轻父母的一百个建议——赵忠心谈婴幼儿家庭教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引导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分类:幼教杂说

 《如何纠正小孩子好打人的毛病?》

赵忠心 

有家长问:我家的宝宝12个月,到外面见到小朋友很高兴。可就是不是用手拍别的小朋友的头或脸,就是抢别人的东西。告诉他不应该这样,好像没有多大的作用。请问怎么纠正?

 

我首先得表扬这位家长,不“护短”,不偏袒,正视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

有的家长却不是这样,面对有这样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仅不责备,反而心中窃喜,觉得孩子敢下手打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将来到社会上不吃亏。即或是管,也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不像是“真管”。这不是个别现象。

凡事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的家长应当“换位”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打了,我们心里能好受吗?能不心疼吗?现在,各个家庭都是一个宝贝疙瘩,被人打了能不心疼吗?

 

小孩子动手打人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好动手打人,这是儿童在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逐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常性的有意的向别人的“攻击行为”,并成为一种固定的反应模式。像这么小的孩子打人,还不是什么“异常行为“或“行为障碍”。

一般情况是,孩子对他人有强烈的控制欲望,总想管住别人,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这样,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认为别人都承认他,喜欢他。如果别人违背了他的意志,不服从他,由于他还不太会使用语言说话表达,或说话不利索,还“词不达意”。于是,便用打人发泄自己的不满,作为满足控制欲望的手段。

 

小孩子好动手打人毛病的形成和危害

 

有时候,外界环境的“消极强化”,也会形成孩子的打人行为。比如,孩子受到别人的忽视或冷落,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才以这种行为方式引起别人的干预或注意。

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直接影响孩子。比如,家长好打孩子,孩子也会学着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去处理与别的孩子的关系。

有的孩子打人跟家长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欺负、吃亏,就鼓励孩子在冲突时刻“先下手为强”,主张孩子要有“主动进攻意识”。

爱打人的孩子,一般不容易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差,缺乏谦让就缺少朋友,对个性发展也不利,家长应该注意纠正孩子的打人行为。

 

如何解决小孩子好动手打人的问题

 

分析了孩子好打人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能采用“打”的方式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打孩子,孩子就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对待别的孩子,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用“不文明”(打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讲究文明”(不打人),犹如缘木求鱼。因为家长的教育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教育。

一个小孩子好动手打人,屡教不改。家长把孩子揪住痛打一顿,孩子一个劲地求饶说“我不打人了,我不打人了……”当家长住手以后,孩子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等当了爸爸再打。”

面对好动手打人的孩子,要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多从正面引导孩子团结友爱,体验助人为乐。引导孩子关爱、帮助弱者,为别人做好事,如拿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孩子玩,陪伴更小的孩子玩耍,或是小朋友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解决困难等,使之获得被感激和被表扬的愉悦体验,就是正面的情绪体验。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获得这种正面的情绪体验,让孩子与因无故打人经常得到的负面情绪体验(如批评、孤立)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促使好打人的孩子自我约束,逐步改正不良行为。

小孩子动手打人,一般还不是“倚强凌弱”,“欺负弱小”,不是品德问题,不要“上纲上线”。跟一两岁的孩子讲大道理,也是“对牛弹琴”,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是尽量从积极的方向加以引导,促使孩子内心产生一种“内驱力”,自觉地“弃旧图新”,自我克服而不是被迫克服不良倾向和行为。这有点儿“工夫在诗外”的意思,要比“就事论事”效果好得多。

    家长可以试一试我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