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勒尔大战宝洁

(2013-03-25 08:18:05)
分类: 营销策划

   哈勒尔最大的胜利,就是在60年代初购进称为配方四Formula409)的一种清洁喷液批发权,以及其后在全国展开的零售努力。到1967年时,配方四已经占有5%的美国清洁剂产品市场,以及几乎一半的清洁喷液区域市场。这是一项很舒服的专卖权,也带来很舒服的生活。哈勒尔既不用顾虑股东(公司在他严密掌握中),又不用担心强大的竞争对手(喷波市场并不很大)。

  然后来了宝洁公司——家用产品之王,任何公司碰到它都不会掉以轻心,它推出了一种称为省事Lestoil)的新清洁剂。哈勒尔的生意遭遇到一个问题:它成功的程度叫人看了眼红。

  宝洁正是那种看了会眼红的公司。该公司于1837年设立于辛辛那提,当时威廉·普罗克特(William Procter,来自英国的蜡烛制造商)和他的堂兄弟詹姆斯·甘布尔(James Gamble,来自北爱尔兰的肥皂制造商)认为两人的生意性质相近,就一起设立了一间办公室和后园工厂”——一个铸铁底面的木壶,用来把脂肪炼成油脂。

  即使在当时,该公司也是把产品行销网络撒得越广泛越好。1850年时,该公司的信纸上面印着这几行字:

宝洁公司

制造与批发

各式各样的蜡烛,以及

松香、棕榈、甘油、洗脸与刮胡用皂、

珍珠粉、猪油等等。

  1879年,宝洁推出最成功的产品象牙肥皂Ivory Soap,化妆用的肥皂)。这项产品的潜力极大,该公司拨出1.1万美元的庞大广告预算,普罗克特的儿子写下第一句广告词:象牙肥皂……纯度高达99.44%。进而,它还能飘浮

  当哈勒尔建起他的配方四生意时,宝洁已经采用象牙肥皂配方近10年之久,成为一项新的家用产品,并且也找到向大众做诉求的方式。当然,该公司也因为问卷调查、个别和集体的访问,以及随着产品的每一推出阶段所进行的数字统计和心理分析,对产品的质量和包装颜色做了许多改进。

  可是宝洁的基本主题还是一样:建立一种新产品,向已经在经销本公司其他产品的零售商进行推销,并且利用大量的广告来争夺市场占有率。

  因此,当有一项清洁产品逐渐打开市场时,当然要叫宝洁眼红了。宝洁为了保护自己的优势,就必须推出一种竞争性产品,借此开辟新的生意领域。1967年,它开始试销一种称为新奇Cinch)的清洁喷液。

  宝洁在创造、命名、包装和促销新奇这项产品时,曾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耗费巨大的市场研究。宝洁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进行这项产品的试销时,也是采取声势浩大,郑重其事的方式进行。(在没有事先确知新奇是一项值得投资的产品之前,即在全国以大笔的广告和促销经费展开推销攻势,所冒的风险就太大了。)在这场竞争中,宝洁显然因为规模大而占优势。它可以投入数百万经费,而不必计较是否立刻就有收获。我们都会认为金钱可以搜集到有关消费者的知识,从而知道如何投其所好而把哈勒尔打垮。

  但是,规模大却也有不利的一面。小公司可以迅速行动,可以一面打一面跑,它不会陷入规排大的官僚泥淖中。就在宝洁一步一步展开行动时,哈勒尔听到了风声,并且得悉丹佛市被选为第一个测试的市场。

  哈勒尔所采取的战术完全适合本身公司的小型规模。他很巧妙地从丹佛市场撤出配方四。当然他不能直接从超级市场货架上搬走,因为这样宝洁就会发觉,但他可以中止一切广告和促销活动。当某一商店销完配方四时,推销员所面对的是无货可补局面。这是一种游击战:用静悄悄而又迅速的行动去扰乱敌人。这种战术发生了作用。新奇清洁喷液在试销中表现极佳,宝洁公司在丹佛市负责产品试销的小组,现在可以回到辛辛那堤总部得意洋洋地声称:所向披靡,大获全胜。由于虚荣心作崇,再加上对宝洁信心十足,使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哈勒尔的策略。

  当宝洁开始发动全国推销攻势时(将之称为席卷攻势Rollout),因为攻势是按地区逐步推进〕,哈勒尔开始采取报复措施。他用的策略是设法打击宝洁高级主管的信心。他借着操纵丹佛的市场而使宝洁公司对新奇抱着很高的期望,现在则要使实际销售情况远不如当初的想象。因此,他把 16盎司装和半磅装的配方四,一并以一块0.48美元的优待零售价销售,比一般零售价降低甚多。这纯粹是一种削价战——哈勒尔并没有充分的资金长期支撑,但却可以使一般的清洁喷液的消费者一次购足大约半年的用量。他用大量的广告来促销这种优惠商品。

  因此,当宝洁还在使用传统的新产品行销策略时,辛辛那堤总部派出大军来配合展开全国性广告攻势时,配方四的使用者,用商业术语说,已经不在市场上,他们不需要再购清洁喷液。惟一留在市场上的是新使用者,这种人的需求最极其有限。最后,宝洁从货架上撤回这项新产品,尽管它在试销阶段曾大获全胜。

  哈勒尔赢得很险,所有的小公司通常都是如此,尤其是面对宝洁这种强劲的对手时。可是,哈勒尔深知大公司的心理。他知道这种公司都自信,他知道这种公司都会相信花大钱对新产品进行的市场测试结果。他判断宝洁会因为规模太大,而不去密切注意他的动静。宝洁是一头大象,精灵古怪的小猴子很容易听到它的脚步声而先躲开。

评点:

  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顾客的竞争,如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打败名牌,即使是处境困难的企业,也能摆脱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走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

  哈勒尔的战术与自己公司的规模完全适合,他打的是一场游击战,小型公司也有小型公司的优点,这一点被他充分利用,而宝洁仗着自己的财势、声誉,不注意对市场细微环节的调节,以致在这场交锋中失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