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亮点解读——我为什么这么教?

(2018-06-12 19:25:49)
分类: 17年小课题
教学设计亮点解读——我为什么这么教?
    我晒的课是部编本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对于本节课,我的课堂设计很大胆,甚至于换了一个题目,对此,我略谈我自己的设计初衷。
一、体现教材编写理念,积淀学生传统文化。
部编版教材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文言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比例大幅增加,相比于旧版教材,初中六册选用古诗文分量加重,题材多样,内容全面,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部编版教材均有收录。
这在侧面上反应了传统知识文化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到这样的一个变化趋势,教学一定要加强文言文、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所以我选择了本课作为晒课内容,是想将我平时所做的一些工作择其中一部分展示出来,请专家批评指正,与同行商榷前行。
二、历史为线梳理作品,一线串珠整体感知。
我尚且不知城市孩子的诗词水平,身处一所农村中学,面对诗词积累有限的客观条件,本节课的构思,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尝试诗词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设计这个环节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在上课时候经常提问学生有关于某个作家的朝代、生活背景之类,而学生掌握情况其实并不好。
从牙牙学语开始,学生们就接触古代诗词,对于古代诗词名家名作已经了解很多,但是大都零散不成体系,我就一直在想着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作家和作品。古代诗词名家虽多,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接触的都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耳熟能详的是常常会读到作品的那些诗词大家,因而梳理起来其实并不太难。所以我就想着将作家按照生活的朝代排出顺序,进而理一理头绪。我就选择其中的一流诗词名家按照时间进行梳理。
我以历史为线索,用一线串珠式的方法,将作家作品呈现出来,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平时所做的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个线状的思维导图,学生将零散细碎的作家作品一下子就有了整体的把握,更主要的是,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和历史学科相结合,学科交叉的好处就是学生们对于诗人词人生活的背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所谓“知人论世”,知其人,再品其作,自然对于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
由此,我大胆的将教材作以重新处理,去掉前面两个环节“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而以诗词名家名作梳理作为第一个板块。通过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来看,学生很喜欢这种处理方式,因为作为一个农村学校,“唱古诗”以及结合书法、音乐、绘画、舞蹈、喜剧等形式改编诗词,是有点难为学生了,他们并没有这方面的艺术积淀,很难完成这些任务。
三、借鉴优秀综艺形式,集体参与共同进步。
   古诗词的背诵是学生们学习当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于背诵任务总是难以完成,语文老师历来对此头痛不已,部编新教材更是加大了诗词的背诵量,学生们明明知道诗词很重要,必须要背熟练,但诗词多而芜杂,学生们背诵有难度,学习诗词也缺少兴趣,迫切需要调动学生们背诵诗词、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中国诗词大会”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个文化综艺节目,如一股清流,影响广泛,全民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班级学生们因其新颖的形式,有很多同学是一期不落的看完了”诗词大会“。他们对“飞花令”的比拼充满了兴趣,屡次和我谈起,本课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当我告诉他们,我们自己也要举行“班级诗词大会”的时候,学生们充满了期待,每个人都精心的完成了预习作业,精心的准备着。
以娱乐节目作为载体,以中国诗词作为内涵,是一个新颖的结合,我就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本中给的示例,我将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生们经过准备后,是有能力完成一场精彩的“飞花令”比拼的。
以上是我对于本课的一些设计初衷,我心里略有忐忑,我和同事交流,他们说我对于教材处理很新颖,又很大胆。我固执己见的将原本的课堂设想展现了出来,在大家看后,肯能会有鲜花,还有可能会引来一片哗然,大学才教学生《中国文学史》,我这个简易的“中国文学史”,做的成功不成功,是否值得推广沿用,跟同行商榷,向专家取经,欢迎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