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印尼
(2022-07-22 15:15:05)
兵败印尼
今天早晨,回看了前天晚上中国对黎巴嫩的比赛,以三分之差输给了对手,他们也把我们挡在了四强的门外。八进四,这是一场非常难打的比赛,我们校队两次都是倒在了八进四的比赛中,然后面的排位赛全胜,输一场球,第五名。这也让我对这个八进四产生了某些情愫。每每遇到这场球,我的内心都会是有所想法。
对手是黎巴嫩,这个看着有点嫩,但却非常凶狠的球队,在2009年兵败天津时,我们的半决赛对手就是黎巴嫩,我们以72:68战胜了对手,但是,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只是在最后才分出了胜负。那个时候,杜峰还是我们的大前锋呢。而今天,他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主帅,相信他一定不会忘记那场比赛的。我的高级访问学者论文写的就是那一届:《第二十五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失利因素分析》。其中一场比赛就是中国对阵黎巴嫩的半决赛。在没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时候,西亚的伊朗、黎巴嫩,约旦就是中国亚洲最大的对手。
再次回看比赛的时候,心中也还是波涛汹涌,也还是会被比赛的过程折磨的起起伏伏。在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依然片刻不愿离开沙发座椅。
抛开所有的客观因素,我只想对这场比赛提出一些想法,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也会为我今后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确实,在看比赛的过程中,我已经对我们校队的人员轮转、阵容安排做了一些调整。在下学期开学,还有一个月不到的集训时,我就会做出安排。
这显然是事后诸葛亮,以结果来推导过程,这对过程是不公平的,对教练、球员、所有参与工作的人都是不公平的。但是,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易中天老师教会了我如何看待历史,我也学会了如何看待我自己的过去,如何去接受自己的过去,如何去改变自己的今天、甚至是明天和未来。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过去,则,我们也就很难把握未来,也就可能会掉进同一条河里去吧,也就会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历史总会重演,但是如果让悲剧一再的重复,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周琦的替补。
我们开局上的是王哲林,周琦替补。打到3分多钟,中国2:10落后,连续被对手突破上篮,王哲林的脚步跟不上比赛初期体能充沛的黎巴嫩内外线。王哲林三次被对手突破打进球。杜峰暂停,换上了周琦,第一次进攻周琦篮下不进,防守篮板球,然后打了对手一个8:3,比分也就此稳住。但是,黎巴嫩也就是一直保持着对中国队比分的压制,直到比赛的最后三分钟,徐杰的三分球,中国队以64:63反超。
如果开局上周琦,以周琦本场比赛的表现(双20,如当初的姚明),我们不会在开局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的吧。而后面的比赛,中国队队员就一直背负着这个比分上的压力在打球。稍微对篮球有所认知的人都会知道:对于一个不是很成熟的球队,开局太重要了。我们也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以我自己的经验感知: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我自己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而且这些年我一直在反思那场球的问题。当初在马鞍山对建工,我临场上了第二套阵容,导致开局被对手的速度拉开了比分,后面两次追平,但是最终还是输球了,如果开始是速度更快的第一阵容,那次比赛不会输球的。在第二年的同一个八进四,同一个对手,我们赢的比较轻松。
王哲林跟不上对方的脚步,可以回头好好看看比赛吧。开局,双方都是精力充沛,黎巴嫩利用挡拆多次突破王哲林。不是说不上王哲林,而是先上周琦,当对方体能下降的时候,再上王哲林。我当时就不理解上王哲林的理由。对方的内线都是飘在外面的,王哲林对不上位啊。10:2,暂停,换人。
这是一个准备会决策的失误,也是一个整场比赛战略的失误。也为后面的比赛过程中国队队员的发挥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问题:能否用双塔战术?
我的答案是不能:广东没有双塔,杜峰不会用双塔。广东一直是用一大四小,甚至是周鹏防内线的五小阵容。弃用沈梓捷,弃用了范子铭,也就完全可以看出杜峰不会使用双塔战术了。但是,周琦是有外线投篮的啊,周琦是可以打四的啊,如果让周琦到四号位,我们在防守篮板上,在进攻篮板球上,甚至篮板球后的反击上是否都会有优势呢?看看黎巴嫩的内线身高吧。
如果用双塔,则防守考虑联防,但是广东用的是1-1-3联防,其他队员不会这个防守啊,在这个糟糕的准备期中,我估计杜峰也就没有教会球队这套联防战术了,因为在比赛的还剩7分多钟的时候,是守了几个回合的联防,用的是2-3联防,而且防守的效果非常的不好。
在缺失郭艾伦、赵继伟的情况下,和韩国、黎巴嫩,甚至是台北和巴林拼外线,我们都没有任何便宜。在周琦茁壮成长下,再配上王哲林、沈梓捷、范子铭,我们的内线虽然没有姚明那个时候统治力,但是相比这几个对手,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在亚洲,随着哈达迪的老去,我们的内线是有优势的,甚至是面对上次,及这次的澳大利亚,相比外线,我们的内线优势应当更大一些吧。
看着周琦被对方在内线围剿,王哲林在内线孤独的被围剿,如果他们同时在场上呢?很可惜,我们好像没有看到他们同时在场上的吧。当初的大姚和易建联,大姚和王治郅,都是有很长时间同时在场的啊。
上次带上了沈梓捷,这次带上了范子铭。但是在对阵韩国的第四节还剩五分多钟时,周琦第三次犯规,王哲林已经第四次犯规还让他上场,我知道范子铭没有机会了。王哲林上去就是犯规,此时,只有上范子铭了。看着范子铭那慌忙的上场,当时的感觉有点的糟糕。
我们空有内线优势,双塔,广东不用,使用联防,广东是1-1-3,其他球队队员不会。死拼一大四小,看看我们外线的表现吧。周琦空练了一身腱子肉,在被对方绞杀着。顾全和翟小川的篮下终结能力和篮板球能力,还有错位防守能力。
这是战术上的尴尬。可否也是一个战术上的失误?
第三个问题:球权问题
记得很多年前,我看到保罗在洛杉矶玩空接的时候,我对儿子说:保罗很难拿到冠军。保罗辗转火箭、雷霆、太阳,他带队一直在破着球队的胜率记录,但是,也总是和总冠军失之交臂。他好像一直在印证着我说的话。
我不看好他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太占球队球权了。在快船,我真的多次计数他控球的时间,多次都是到24秒快结束的时候才会传给队友,从后场到前场,他玩不转了,再把球扔给队友。他是季后赛的标配,但是,他很难玩转赛区决赛,更不要说总决赛了。当他转会到哈登的火箭时,两个喜欢玩球的人在一起,天赋异禀,但是,很难玩转的吧。常规赛行,越到后面就越玩不转了。
如果我是球员,我不喜欢和他打球,如果我是教练,我不会轻易用这样的队员。这是我的个人偏见,没有普遍性的意义。纯属于篮球理念中的个人爱好。绝对没有恶意。
回到这场比赛,胡明轩占有了太多的球权。不仅是胡明轩,赵睿、孙铭徽,他们三个一旦球在手上,则粘球太多。杜峰早就看出来了,他暂停的时候,多次让他们快速的转移球,不要把球黏在自己的手上。但是,多年打球的习惯很难让他们在一场比赛中改变过来。我有一名队员,这么多年了,他粘球的习惯都没有改变,尽管我多次为此不让他上场,无数次的想改变他。从他身上,我总结了:一个人能够改变的不是世界,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在国内联赛中,他们可以凭借身体素质,依靠个人能力突破杀伤,但是,在亚洲赛场上,面对更强级别对手时,这个玩不转了。于是,我们看到赵睿的、胡明轩的、包括孙铭徽的多次上篮被破坏、失误、投不进,突不进去等等。黎巴嫩的那个后卫,32分,0失误,再看看我们的几个后卫的数据吧。后卫一失误,对方直接快攻了,这场比赛,黎巴嫩依靠快攻得到了多少分啊。
杜峰要他们出球、传球,但是,那些个多年的习惯,哪里能就收放自如呢。看着杜峰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真的想脱下外套,穿上球衣自己上去干呢。
这不是杜峰的问题,也不是球员的问题,但也是球员的问题。这是和高水平比赛打的太少,而自己感觉又不错,当面对强对手时就会出现的问题。不亲自带队训练、打比赛,是很难明白其中的道道的。
杜峰尽力了,球员尽力了,而且背负着疫情、感冒、发烧等诸多的主客观原因,大家都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事实:我们没有强大到我们认为的那么强大。
那晚,男篮输给了黎巴嫩,男足0:3输给了韩国,前几天,孙嘉男获得了中国田径史上首个跳远金牌。记得几年前,我们很多的专家汇聚到杭州,探讨的问题是:我们是体育强国还是体育大国。
在今天,在未来,当我们面对这样的现状时,探讨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个意义呢?
只写自己看到的,但眼见的也不一定真实,只写自己想到的,可我带着些许的个人偏见。但为什么会写、会想,都是篮球惹的祸。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