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从电影与小说的共读解析《青蛇》的人性与女权意识
(2013-03-16 12:08: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视评论 |
1993年,在徐克导演的电影版《青蛇》上映后,差不多同期,它的修订版也新鲜出炉了,封面还插入了由张曼玉和王祖贤饰演的青、白蛇盘蜷纠缠在西湖河畔的剧照。虽然小说内容与1986年版本是一样的,但和传统小说相比较,性质却发生了变化,这可以算是一本由影像媒介催生出的影视小说版的《青蛇》,这是一种影视与小说的共读现象,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开始大众化转型的象征。
影视小说的出现,使得我们的阅读从单纯的文字阅读扩展到了视听感知的双向选择。从文字到影像,再从影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理解转变成视觉直观,就像当代作家林白所言“无论是先看文再看图,还是先看图再看文,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这正道出了影像与文字之间的“互文性”阐释。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并不是尖锐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的发展关系。而影视的出现,为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接收途径——视听感知。从此小说进入了文字阅读与视听感知结合的‘共读’时代。
这种影响时代的共读融“传统阅读”与“影响视听”为一体,传统阅读引发我们的想象与联想,不过文字的抽象性和概念化使得形象的一些细部特征难以用语言文字来面熟清楚,而影像视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用其直观的影像,为读者的思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系”。在李碧华的小说中,我们只能从间接性的语言去想象青蛇与白蛇的美,“她穿上了最流行的服饰,是丝罗的襦裙,裙幅有细间裥,飘带上还佩了一个玉环,一身素白。”,但是在徐克导演的影片中,青蛇与白蛇的形象准确而清晰的展现在观众的视线中,它们的发式着装是根据我国传统戏曲剧种——昆曲的表演行头而造型设计:脑后沉沉的发髻、包巾,额前盘贴的明珠,耳边一缕秀发做成花形,对襟长衫,悬垂披挂,飘逸的水袖,轻柔细软的昆曲说白以及时不时夹杂剧中的戏曲鼓点等等可谓古朴而又新鲜,这种人物的扮相虽然不会符合每一个观众的审美要求,但是却可以作为我们在阅读小说时的很好的“参照系”。同时,这种戏曲的扮相也是作为大众文化的影片对我国传统优良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李碧华的《青蛇》可说是一个现代女性主义者讲述的爱情故事,它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男权意识的叙述模式,重构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通过融入现代人的性格与体验,在不自觉中打碎人们的固定思考,展示了新的女性主义视角,更深层次地透视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一个纯洁无邪的古典爱情神话自此在另一个相关文本中被演变成了一则布满尴尬与辛酸的世俗故事。
小说版的《青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自叙了自己一千多年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八百多年前那一场似梦似醒的情与爱的争斗,从白娘子与许仙的相遇、相识、相知、相恋到定居生活,到最后生死离别,缘尽情灭,以及自己对许仙的由爱生恨,对法海的由恨生爱的事情。她是从一个想要变成人的妖的女性视觉去叙述这一往事。其实小青虽为妖,本质上是具有了人的秉性。“记得从前日子的逍遥,我没想过在药店中度过此生。为了什么?为了什么?我放任的乱舞着,裙裾轻掠花草。仰面迎着阳光——我没想过……”在白素贞与许仙在苏州定居后,开了保和堂药店,过起了类似于凡人的平凡安宁的生活,这时候。许仙与白娘子对小青的冷落,生活的寂寞重新掩埋了她,并且早已对许仙产生了情愫的小青已经开始对于白娘子与许仙幸福爱情产生了妒忌,她也很想学她姐姐一样,体会人间感情,然而这种生活让她渐渐的迷失,也许,在她的潜意识领域里,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会对许仙有爱慕之意,这与她修炼生活的寂寞无聊与人性原始的情感欲望是不可分割的。被许仙忽视及被白蛇忽视所生的失落、寂寞、嫉妒,使青蛇背叛救命之恩、姐妹之谊,设计陷害白蛇露出原形,之后更趁白蛇盗仙草未回,引诱许仙发生一夜露水情缘。在青蛇身上个人欲望取代了价值标准,然而眼见许仙出卖白蛇,青蛇又一剑杀死许仙。无论是青蛇对许仙的由爱生恨,还是对法海的由恨生爱都颇令人玩味,这个人物身上所表现的矛盾和多面使我们难以对其定义,她似乎是在爱情中挣扎的现代女性典型。
在电影中,许仙从一个绝情狠毒、贪恋美色的伪君子变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会沉迷于红尘世俗的普通人,以及胆小懦弱但仍然有情的凡夫俗子。小说里许仙与白娘子刚在一起的第二天就在官府面前出卖了她,定居后,又拿道士的符水骗白娘子喝下,而在电影中删减了这些情节,反而增加了在端午节时许仙担心白素贞喝多了雄黄酒出事而悄悄将它倒掉这一情节。在法海面前,他也没有出卖他们,而是为了救她们甘愿放弃红尘出家,只是这种融入了世俗情节的爱,对于单纯的初学做人的小青来说是不明白的,所以在最后小青还是将他杀了,她认为两个人相爱就要在一起,姐姐死了,许仙为什么要活着。
小说中的法海是佛的化身,执着与绝情融为一体,甚至有点善恶不分,捉妖是他唯一的职业。屏幕上的法海多了一分人情,虽执着刚毅,却也为收错妖而痛苦忏悔。特别是在结尾处,他已经开始怀疑以前的那份执着了。这些情节的改编都消减了一份小说中女性对男性的憎恶和蔑视,多了一份对各个人的内心的矛盾解读。法海是“超我”与最初的人性的矛盾,许仙是“自我”与现实的矛盾等等。
从上面的叙述看,为了更好的解读青、白蛇,许仙以及法海的人性,都离不开小说与影视的“互文性”阐释。审美主体在欣赏小说的情节与影视剧的相对应的场景时,都少不了细细的品味二者之间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的联系、相互对照而又相互补充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