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复习之情景默写
(2020-07-03 15:38:14)
标签:
教育 |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之情景默写
1.《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伶官传序》中,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6.《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满招损,谦得益。”
7.《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怀疑郦道元的说法原因在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9.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怀疑李渤的说法原因在于“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0.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主旨、观点)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也启示我们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
11.日本医药NPO法人仁心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给湖北的防护服物资箱上引用了《诗经·无衣》的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12.《诗经·静女》中
13. 在《诗经·静女》中,对于女主人公赠送的礼物,男主人公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内涵,如对于“有炜"的彤管,男主人认为“说怿女美”;对于“洵美且异”的荑草,男主人认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4. 李白《蜀道难》中描绘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5.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对行人艰难行走时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6.
17.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8.杜甫《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9.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1.《锦瑟》一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表现了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2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除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引出往事。
2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暗含着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27.《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8.年老体弱,借酒难御寒;忧愁万种,借酒不得消。《声声慢》中,词人如此表达:“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其实,并非酒淡,身苦愁重。
29.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
30.《声声慢》下阙中使用传统菊花意象的句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1.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2.李密在《陈情表》文章结尾,李密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忠贞之情。
33.
34. 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35.李密在《陈情表》中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6.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久居轩中,时间长了可以根据足音来识别是何人的句子是:“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8.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39.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40.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时不时有小鸟前来觅食,人来了也不会被吓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4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4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43.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了他创作《史记》的宗旨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5.
46.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了他创作《史记》的坚定决心,即“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7.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著书的观点。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