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如何解答“理清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题?

(2014-05-03 09:52:15)
标签:

教育

 

 

 

http://s7/mw690/af13c25dtdbdfbac0f1e6&690



 

 

 

 

 

 

 

 

(原创)如何解答“理清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题?

胡道柏

请看最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对论述类文本论述思路的考查情况:

2010,是朱光潜的《谈静》,题目有: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2011,是鲁迅的《捧与挖》,题目有: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012,是伍尔芙的《笑的价值》,题目有:请分析文章第三段论述层次。

2013,是叔本华的《论名声》,题目有: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判断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从上面的题目来看,都涉及到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个角度,考查的方向要么是从整体上概括文本论述思路,要么是从局部考查分析某段的论述层次。由此可见,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种题型非常重要,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好好研究,牢固掌握。有人把它简称为思路题。其实,不管哪种称呼或教法,思路题就是理清文本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那么,我们的学生遇到理清文本思路题,到底应该怎么解答呢?

我个人认为必须先分析文章的结构,然后再理清论述的思路。

而论述类文本的基本论证结构,不外乎是“引论,本论,结论”,或者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

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

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

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

弄清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

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

可以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

如此,前后连接起来,论述思路也就形成了。譬如,2011年江苏卷第15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粗略一看,全文一共是九节。细细阅读,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两节,第二部分为三、四两节,第三部分为五至八节,第四部分为第九节。仔细品味,第一部分是由一贯做法引出爱“捧”的习惯;第二部分是分析人们爱“捧”的动机;第三部分是用例证揭示爱“捧”的后果;第四部分是提出“挖”的做法,呼应开头。在此基础上,将四部分内容稍加整合,就可形成准确的答案。
  就答题规范而言,第一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第二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第三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性,表现脉络的过程性。就以上例为例,参考答案为:

本文首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接着列举三个事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显然,答题用了“先”“并”“而后”“最后”等承接词。应该说,这是很不错的,只是“并”是“并且”的意思,承接性还不够强;如果换成“接着”,那承接性就强多了,更能体现出思路的特点。

元芳,你怎么看?http://img6.ph.126.net/F9BLGzM3EXJCNfDiK_mI1A==/2938880231837154916.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