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官员廉洁自律故事集萃(三)

(2016-08-20 19:12:14)

                       古代官员廉洁自律故事集萃(三)

 

     孔备:身处脂膏不自润

      据《后汉书·孔奋传》载,西汉王莽作乱期间,孔奋避兵于河西,被河西大将军窦融任命为议曹掾,宁姑臧。姑臧乃富庶繁华之地,凡在此为官者,不满数月便可腰鼓囊肥,而孔奋在职四年,财产却分文未增,在离任时只单车就路。当地吏民感其廉,自发募集牛马器物,价值千金,追赶数百里赠之,孔奋一无所受谢之而去。

然而,孔奋这种心不贪财,行不受礼的节操却被时人讥笑为“身处脂膏,不能自润”。因为,在当时的官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的事屡见不鲜。为官者索贿受贿、贪赃枉法、靠特权攫取财富的比比皆是。而孔奋身处富庶繁华之地,本有钱物捞取的,他却没捞;送礼者诚心诚意地追下数百里,又是价值千金的大礼,本可以收下的,他也没收,他这种坚守做官本分,一身正气,千百年来被人们传为佳话。

 

      包拯:只取护城河一段

      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的包拯,公正廉洁,执法不阿,被世人誉为“包青天”。包拯不但以自身的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而他的后辈也皆能居官者廉洁,为民者淡泊,深受好评。

      人们把这一现象与包拯所制定的37字家训联系起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就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此训,就不承认他们是包拯自己的子孙。包拯还嘱咐家人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昭德塞违,垂照后世。

包拯不但是家训的制定者,更是家训的践行者。

      据说北宋嘉祐七年的春天,北宋仁宗皇帝因包拯居官清廉又家境贫寒,欲将整个庐州城赏赐给他。但包拯坚辞不受,在宋仁宗的坚持下,包拯最后才要了庐州城郊的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留下了“不要庐州府一转,只取护城河一段” 的千古佳话。

    “一转”在合肥土话里就是一圈的意思,这是指整个庐州城。由于河道不比田产,它分不开,卖不掉,也富不了,因此包拯的后代子孙多依河而住,靠捕鱼挖藉釆莲为生。后人为了纪念包拯,便把这一段护城河称为包河。

           包拯治家严格,他的后辈子孙无不谨遵家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