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跟人一样

(2016-04-28 22:50:33)

树跟人一样

 

 

    近日读报,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有两个人,在一片荒漠上各栽了一片胡杨树苗。苗子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都要挑起水桶,给那些树苗浇水。另一个则很少来,既不浇水也不培土。

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苗都长得有茶杯粗了。有一天,狂风夹着暴雨,整整肆虐了一夜。风停雨止,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胡杨树几乎全被暴风给刮倒了,而那个悠闲的人的胡杨树,除了一些被风撕掉的树叶和一些折断的树枝,几乎没有一棵胡杨树被风吹倒或吹歪的。

后来,那个很少给胡杨树浇水的人解释了此中的奥妙。他说:“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你经常给它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根扎得那么浅,怎么能经得风雨呢。如果像我这样,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再去理睬它,地表没有水和肥料供它们吮吸,逼得它仍们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恨不得把自己的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进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又何愁这些树不枝叶繁茂,何愁这些树会轻易就被暴风刮倒呢?”

大家不难看出,这个种树的故事是很有哲理的。这个哲理就是很少给胡杨树浇水,“除了一些被风撕掉的树叶和一些折断的树枝,几乎没有一棵胡杨树被风吹倒或吹歪的”的那个悠闲的人说的话:“树跟人是一样的。”

我们只要留心,仔细的想一想,的确“树跟人是一样的。” 栽树和我们日常教育小孩的道理是相通的。

有一句话可谓家喻富晓,众人皆知,也就是“自古雄才多磨雄,从来纨绔少伟男”,说的是自古以来具有雄才伟略的人总是经历了很多磨难,那些纨绔子弟中很少有出色的人才。

“温室里培育不出壮苗”。如果作父母的,或者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从小对孩子骄生惯养,过于溺爱孩子,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那么,孩子从小就会产生依赖思想,滋生懒惰、任性、惟我独尊、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抗挫折能力弱、遇到困难就畏惧,甚至走极端等弱点,这种包揽似教育,看起来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里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儿童探索的过程中,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少,儿童参与的程度就越高;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多,儿童参与的程度就越低。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卢梭曾幽默地“教导”我们:“你想让孩子成为低能儿吗?办法只有一个:无休止地关心他吧。” 由此看来,要想孩子摆脱“低能”,成为“人才”,作父母的,或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当好“懒爸懒好”,或者当好“懒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一些旁观,少一些干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替代,通过“一分管,三分导,六分等”,为孩子营造自由动手、自由探索的宽松环境,让孩子自己去“经风浪”,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品性修养和自理能力,将来走上社会,才能抗拒一切艰难困苦,有所作为。这就如胡杨树能抗拒风暴、经风雨一样,不被风吹倒或吹歪。

但愿孩子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牌桌告别
后一篇:扣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