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说群众语言
所谓群众语言,故名思义就是群众的家常话,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朴实纯真,直来直去,既有地方和民族性;又有社会和个体性。其“乡土味”
很浓厚。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诉求,更好地团结群众,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
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迈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作业现场,同群众打成一片,面对面地同群众交流。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说群众语言。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不会说群众语言,而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满口高高在上的官话、晦涩难懂的胡话、脱离基层的玄话,那么,群众就会产生反感,不愿意听,更不愿意说。“话都说不到一块”,
不仅了解不到基层的真实情况,群众的所想、所需;反而损害了党员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像、脱离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
就成了一句话。
因此,笔者认为,党员领导干部除了需要满腔热情下基层,真心实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外,还必须平易近人,和谒可亲,学会说群众语言,保证与群众“说话投机”,能有话说,能“说到一块”,
使群众没有压抑,感到平等,感到亲切,感到是真心实意地帮他,为他好。群众就不会拒你于门外,关闭心窗,不与你说,即使与你说也迫不得已,言不由衷,应付了事,就会敞开胸怀,道实情,说真话,娓娓道来。这是党员领导干部掌握群众的心声和愿望、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前提条件。
党员领导干部学会说群众语言,实际上也是一种“入乡随俗”,
更是体现对群众的敬畏。只要真正敬畏群众,对群众有深厚感情,发自内心地联系和帮助群众,就一定能把群众语言学好,进而把群众语言应用好,成为沟通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