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03-26 11:13:13)
标签:

杂谈

                             

 

 “慎” 是一个形声字,从“心”、“真” 声,意为谨也《说文》,诚也《尔雅》。

 形声字大都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的。字的构成也透其本义。

  “慎”大概是中国古代所倡导的美徳中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慎小慎微”,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警惕于事物的细微之处。“慎言慎行”, 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惟恐出差错。慎始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魏征《谏太宗十疏》)特别是“慎独”, 是古人最倡导的,认为这是君子应有的品徳和修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汉代学者为此注释:“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意思是个人在闲居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没有越礼非分的念头。

  由此可见,“慎”是一种人的内在修养,一种内在的道徳力量,一种高度的自觉性,一种严已律己的自我约束,在这里,来自外部的监督是第二位的,关键在于发自真心。只有做到“真心”了,才能产生“慎”。

  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十分嗜好吃鱼。一次,别人将一条鲜鱼送到他府上,公仪休却不肯接受。他弟弟问他,你那么爱吃鱼,为什么别人送来了,你却不要呢?公仪休答道,人给我送鱼,是因为我当了宰相,能帮他办许多难办的事情。吃了人家的鱼,就得照他的意愿行事。这样一来,就很可能违法乱纪。到那时,别说是白吃别人送的鱼,只怕连自己花钱买鱼吃的机会都没有了。

  公仪休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拒鱼于门外,是“慎” 其所好。

  汉安帝时,荆州太守杨震调任,途经昌邑县,曾得过杨震提携的县令王密前来拜见,并献上黄金百两。杨震十分反感:“我过去推举你做官,是因为你有才华,并非为了受贿。”执意不收。王密乘巧地劝道:“半夜深更无人知晓。”杨震怒而质问:“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知晓?”王密只好尴尬地拿走了黄金。

  无独有偶。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廉吏叶存仁,为官三十余载仍两袖清风。离职前夜,部属们送来一大推礼品。原来部属们认为叶大人平素秋毫不犯是怕别人知道,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特在夜静更深时辰前束,用心可谓良苦。叶存仁十分感慨,赋诗一首,最后两句话是:“愿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己知”。 后将礼品全部退回。

 杨震拒收百两黄金,留下一个流芳后世的“四知先生” 美名,叶存仁全部退回礼品,也留下了流芳后世的“畏己知” 美名,这可谓是慎独的最高境界。

  可以说,先后倒下的许许多多腐败分子,之所以在财与色面前“一失足成千古恨”, 虽不无“一念之差”, 但其根源却在于缺少自真心的自我约束,严已律己,即失掉了一个“慎” 字,利令知昏。因为环境再好也有尘埃,制度再好也有空隙,一旦有机可乘,内部的贪欲就会“脱颖而出”。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内心端正,真心实意,才能做到慎小慎微、慎言慎行、慎始慎终,进而慎独,确保无虞。

  归根彻底,要做到一个“慎” 字,首先要出自“真心” ,真心实意才能架构成“慎”; 其次,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思想上筑牢防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