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的幽默故事(七)
(2014-01-21 21:58:35)
标签:
幽默故事杂谈 |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候时机东山再起。
王宠惠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他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他在英国伦敦时, 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 席间, 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 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 多么不对劲啊! 像我们, 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 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 这样多美满啊!”
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就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张伯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是英国人民公认最有作为、最有担当的首相。他因《不需要的战争》等著作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有关丘吉尔的幽默故事很多,这里仅举两个。
一次,在一场盛大的晚宴上,一位妩媚、轻佻的女郎来到丘吉尔面前,娇滴滴地说道:“首相先生,您有两样东西,我很不喜欢,甚至可以说讨厌,你想知道是哪两样吗?”女郎的这番话让在场嘉宾和丘吉尔本人都大感意外,现场立即安静了下来。
“请问是哪两样呢?”丘吉尔定了定神,问道。“你所推行的新政治和你嘴巴上的胡须。”女郎用极其嘲讽的语气回应道。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了一阵嘘声,大家都觉得这位女郎太无理了。而丘吉尔却气定神闲地说道:“请不要多虑,因为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的任何一点。”
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上,有位女记者问丘吉尔:“每当您发表演说时,听众都会里三层外三层,将会场围个水泄不通,可您却总是一副很淡定的样子,难道您就不会对此感到骄傲和激动吗?”
丘吉尔微微一笑:“谢谢您的夸奖,每当有这种苗头时,我都会告诉自己:‘如果我不是在演说,而是在接受绞刑,来这里的人会更多,恐怕至少要多出一倍。’”
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幽默的人。有一天,他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
“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一个读者给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好长信,表示其仰慕之惜。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谊。从那以后,每隔十几天,此人就给伏泰写封信。伏尓泰的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了,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
几天后,那人的信又到了,上面写雇:“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
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伏尔泰84岁高龄的时候,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他企盼能平静地进入天国。
这时,一个自作多情的牧师来到伏尔泰的床前,为他祈祷。可是,伏尓泰并不领情,还追问道:“是谁让你来的?”“伏尔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接受您的忏悔。”牧师说。
伏尔泰紧盯着牧师说道:“拿出你的证件让我看看,验明正身,以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