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教子

(2013-12-06 14:04:39)
标签:

杂谈

                                      名人教子

 

      诗教

    徳国著名诗人歌徳非常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常能从孩子行动的蛛丝马迹中觉察出异常,并用诗歌来启迪孩子。一次,他发现孩子在一本纪念册上写有这样一段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分钟里他死去了。歌德提笔“续” 了诗的下半“阕”。 他写道:一个钟头有六十分/一天超过一千/孩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够有多少贡献!孩子看后十分惭愧,决心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词教

    清代诗人袁枚的小女天资聪慧。到了女儿出嫁的年龄,不少门名望族向袁枚提亲,他均未允许,却将女儿嫁给姑苏城一个百姓之子,并作了一首“嫁女词” 相送:“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但听关睢声,常在春风中。”女遵父训,把这首词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

    铭教

    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轼送他一个砚台,上面有苏轼亲手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表示一定不负父示,做一名廉洁的官。

    联教

    民族英雄林则徐晚年时在大宅的厅堂里写了副教育子孙后代的对联。联曰:萍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蠧,民生在勤。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对孩子进行言教和身教的同时,特地书写了一副对联悬挂于堂前: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不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

    名教

    1945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的小儿子六岁要读小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 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遗教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是一位刚强的廉吏。他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儿子亲手做馒头给他吃,儿子请教厨师,好不容易学着做好了馒头,而郑板桥已经咽气了。他只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挫折教

    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只有一个儿子小约翰。有一次,他张开双臂,叫儿子跨越椅子跳到他怀里来,小约翰听到父亲呼唤,高兴地冲过来,但老约翰迅速把双臂移开,小约翰重重的摔在地上。对着发怔的儿子,老约翰意味深长地告诫儿子: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都会发生。他为让孩子明白和接受挫折,有意在日常生活中设计挫折情境。

    杀猪教

    古代曾子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到市上去,他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说:“你回去,等回来时,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上回来,曾子要捉猪杀给儿子吃。妻子叫他不要杀,说这不过是和小孩说着玩的。曾子说小孩子不可以和他说着玩。他们没有知识,全是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言语,现在父母欺骗他,不是教他欺骗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养之道。于是,他们杀猪煮给儿子吃。

     家训教

    宋代包拯为官刚正不阿,一生俭朴,两袖清风。他最痛恨那些生活奢侈、贪赃枉法的人,也担心家人子孙后代利用权势贪污腐化。因此,他曾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原载《人民铁道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