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季话扇诗
扇子是夏天必不可少的取凉工具.
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说,舜始做“五明扇”,这是传说中最早的仪仗扇,到周朝已有文字记载: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什么人使用什么扇。
汉朝以后,民间普遍用扇子来取凉,多为羽扇,诸葛亮就曾使用鹅毛扇。晋人张载所著《羽扇赋》曰:“有翔云之素鸟,体自然之至洁,飘缟羽于淸风,拟妙姿于白雪。”
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文人便常常在扉面上绘画、作诗、题文。唐人雍裕之《题蒲葵扇》诗云:“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
扇子除用来扇风取凉,或做“仪反扇”
外,妇女儿童常用它来扑流萤取乐,杜枚《秋夕》诗曰:“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扇子作为仪仗扇,一直使用到清代,唐人元稹《酬李甫见赠》十首之四就提到仪仗扇:“曾经绰立侍丹墀,绽蕊宫花拂面枝。雉尾扇开朝日出,柘黄衫对碧霄垂。”
成语有“秋扇见捐”,即秋天来了,扇子就会被人扔在一边,沒人理睬它了,常喻女子色衰而遭弃,汉代女子班婕妤《怨歌行》诗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南朝(梁)刘孝绰<班婕好怨>(见<全梁诗>卷十):"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唐代蒋防<霍小玉传>(见<太平广记>卷四八七):"但虑一旦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唐人司空图的《扇》,意境与此诗相似,诗云:“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唐代诗人杜牧的<赤日炎炎似火烧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可谓家喻富晓.
宋朝以后,文人在扇面上题诗或画松、竹、梅、假山、盆景等,后人便收藏起来,成为一种工艺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