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
高中毕业那年,村里的小学要招一名民办教师,我和寨子的堂弟同考,我由于在汉语拼音的考题上比堂弟少了几分,堂弟成了民办教师,我没有。
当兵到部队,我参加了广州军区广西柳州工程兵工兵教导队半年的培训,回连队当班长、代理排长,并且不时在广州军区《战士报》上些“豆腐块”,
当时在连队,也算是有文化的“秀才兵”,
按以往,提干是比较有希望的,但没有提,是因为那几年部队规定,军官必须从军校出。后来,连队为了留我,让我转自愿兵,并安排我到炊事班当班长兼给养员,学厨师,送到衡阳市肉联厂学烧锅炉。五年后,志愿兵却没转成,是因为团部下到连队的志愿兵指标只一个,并且必须是学汽车驾驶或者工程机械的,和我同时入伍的一个学工程机械的战友转了。
退伍后,回到乡下老家当农民,原本我们父子俩一直与我叔父在一起,不分家,并个叔父曾向我父亲承诺,我结婚成家后再分家,想不到我回来不久,叔父就提出分家,因为我父亲只管下地干活,其它百事不揽,这样,同叔父分家时,除了房子和猪圈里的猪,其它什么都没有,可谓一对“穷父子”,
再说房子也不多,加上自己性格注定,不善交往,见女孩子就脸红,不会“花言巧语”, 不会“油腔滑调”,
回家一年多了,没有人给介绍对象,自然“光棍一条”, 没有结成婚。
招工入路时,我虽在全县140多名退伍军人参加的考试中,考得第四名,到怀化铁路医院体检时,因为我的退伍档中有“长期胃病”
的记录,结果很不顺利,经过了几次身体复查,本来是笫一批进铁路上班的,变成了第二批,结果比第一批少拿了半个月的工资。
我那一位堂弟转了公办教师,现在我们镇中心小学教书。我的转了志愿兵的战友,前几年转业,被分配到我们所在的县汽车运输公司,已在火车站货场从事了多年的装缷工作,很是辛苦,前年才改变。我这个“光棍”
进了铁路,并且成了怀化市市民,可我的大多数战友,或因结婚的原因失去了参加考试资格,或因成绩原因和名额所限(只招30人),没有被录取,如今还在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
有的战友虽到外打工,据每年“八-一” 战友聚会时了解,大都境况不是很好,有的甚至已不在人世。我的档案里有“长期胃病”
记载,是因为部队首长同情我这个“孤儿”(
想让我转志愿兵,一方面我的表现不错,另一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实际上,我不是孤儿,我虽在生下来8个月就失去母亲,并且父亲就我一个儿子,但我还有健在的父亲啊),志愿兵没转成,想在经济上找个理由照顾我。再说,经过招工的几次体检,也使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更何况这些都是免费体检,按当时我的经济状况,是出不起体检费的。
如今,我和妻子都在同一个单位,我在单位机关院內上班,工作轻闲,除了“双休日” 和其它法定的假以外,每天几乎都是“四点一线”:
家——单位——菜市----家。生活很有规律性,家住在号称“国家森林公园”
的中坡山脚下,如果不下雨或没有其它的事,晚饭后6点30左右爬中坡山。还可以到铁路工人文化宫的文化广场转圈。妻子工作要辛苦些,在怀化火车站信号楼当驻站联络员,上一次班要24小时,然后再休息3天。我除了兴趣来,写些“豆腐块”,
在单位网上发一发,或者往路内报刋发一发,弄些米|油钱以外,还得做家务,管儿子的一日三餐。都是工薪族,收入虽不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也心满意足了。
有失必有得,有得也必有失,这是无处不在的矛盾统一体。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等,这都是最好的说明。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得失,不能为了一时的“得” 而兴高采烈,更不能为一时的“失”
而忧愁烦恼。漫漫人生路,只要我们把握好“得” 与“失” 的辩证关系,珍惜“得”, 坦然面对“失”,
这样,生活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如果心态能始终保持平和,心胸豁达,生活就更能阳光灿烂。其实,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得” 与“失”
之间,“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 人生苦短,何需在乎“得” 与“失” 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