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话清明

(2013-04-08 20:58:33)

                                  古诗话清明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都在农历三月, 故又称为“三月节”。

据传,清明成为扫墓祭祀,缅怀先人的节日,是由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己失传的节日——寒食节演变而来。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后来,又与春秋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有上坟、踏青、斗鸡、荡秋千、打毯、拔河等。汉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才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习俗也只存清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

    关于清明节,历代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清明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写得清丽可人,语言通俗易憧,意境含蓄优美,千百年一直被传诵。前两句写的是,清明节这一天里要为死去的亲人扫墓,祭奠亡魂,诗人远离故乡又逢“雨纷纷”,不觉悲愁之情油然而生而“欲断魂”。“ 雨纷纷” 和“欲断魂” 形成天衣无缝的前后呼应,可谓神来之笔。后两句笔调一转,通过牧童活泼俏皮地一指,抹去了诗人心头的阴云,使全诗气氛豁然开朗。

    同样是唐代诗人韦庄,在与友人于清明之日到长安郊外游春时,目睹踏青扫墓的行人,便诗兴大发,写下了《长安清明》一诗“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当时清明的风俗习惯、美好的自然景象、人们的衣着打扮等,都如实地反映了出来。还有一个叫顾非熊的唐代诗人,也写了一首《长安清明言怀》的诗,描写了当时都城长安在清明踏青的盛况:“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宋朝诗人黄庭坚从清明想到人的生老病死,有感于人生的价值问题。他在《清明》诗中写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妻妾,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另外,也是宋朝诗人的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犁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诗形象地描绘了杭州西湖春天美妙的景充色,以及人们清明倾城春游踏青的盛况。

    清明更是古今人们扫墓祭祀先人的节日。宋代诗人高菊卿同唐代诗人杜牧一样,也写了一首以《清明》为题的诗,同样生动地描写了人们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的情景。此诗写道:“南北山头多墓日,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不过,还有别具一格的,可谓是“另类” 了。如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清明》诗就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贫穷的读书人过的清明节,可见并非人人可以踏青赏花游乐清明节的。另外,明朝诗人高启的《清明呈馆中诸公》:“新烟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此诗不仅把宫女官人们过清明节的情景再现于纸上,而且将自己的感情变化、内心活动也曲折有致地表达了出来,应也属“另类”。

    有关话清明的古诗很多,限于篇幅,就此不再列举,万望读者诸君见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态决定成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