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芦花鞋》教学设计

(2021-05-10 14:56:41)
分类: 教学日志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每部分列出小标题。

3.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感受青铜勤劳、善良、朴实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曹文轩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个人吗?

生:曹文轩。

师:对,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同学们对曹文轩了解多少呢?

生:我读过他的小说《草房子》。

师:这位同学课外的阅读面还是挺广的,曹文轩的作品非常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曹文轩的介绍(课件出示曹文轩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芦花鞋》就是出自他的小说《青铜葵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1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教师指名读词语,并相机解释词语意思,重点讲解“憾”,并和“震撼”的“撼”作区分。

1)憾:竖心旁,和人的心情有关,如“遗憾”。

撼:提手旁,摇动的意思,如“震撼”。

2)课件出示“憾”和“撼”,选字填空。

3.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了《小英雄雨来》和《我们家的男子汉》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是以序号和列小标题的形式将文章分成多个部分,而这篇文章是以空格的方式将本文分成四个部分的。现在请同学们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的方法来为本文的几个部分提炼出一个小标题,注意,小标题不仅要简洁,更要准确,写好以后可以同桌互相讨论再做修改。

师: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你的手举得真高,你来说第一二部分。

生:第一个部分是写“青铜一家采芦花编鞋”,第二部分是写“青铜大雪天卖鞋”。(教师板书两个小标题)

师:你概括真准确。哪位同学来概括第三四部分。同桌也不甘示弱,你来吧。

生:第三部分是写“城里人买鞋”,第四部分是写“青铜雪地里脱鞋”。(教师板书两个小标题)

师:这两位同学概括的很简洁也很准确,看样子两人讨论的结果是很成功的。

4.  师:其实这四个小标题就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有哪位同学能够根据刚刚这四位同学提炼的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青铜一家采芦花编鞋”、“青铜大雪天卖鞋”、“城里人买鞋”和“青铜脱下最后一双鞋”等故事情节。

三、品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观察芦花鞋,了解芦花鞋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到文章中有关芦花鞋的句子或段落,思考这是一双怎样的芦花鞋,并用“我觉得这是一双(    )芦花鞋”的句式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是一双“暖和”的芦花鞋。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第一部分说“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师:除了这一句,还有吗?

生:文中还说“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师:你找的可真仔细啊,从你刚刚的叙述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双很暖和的芦花鞋。

师:还有同学想说一说吗?

生:我觉得这是一双“漂亮”的芦花鞋。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

生:第七段说“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说明这是一双很漂亮的芦花鞋。

师:说的真好,还有吗?

生:第9段也说“那些芦花鞋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别人都喜欢,说明芦花鞋确实漂亮。

师:你可真会理解,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吗?看你迫不及待的样子,你来说说。

生:第20段说“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只是觉得它们好看——不是一般的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啊。通过刚刚两位同学的描述,我们知道了,芦花鞋不仅暖和,还很漂亮,你们想有一双这样暖和又漂亮的芦花鞋吗?一起来看看吧。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是刚才大家提炼的四个小标题,而且还欣赏了“暖和、漂亮、舒适”的芦花鞋。下节课我们将走近本文主要人物——青铜,看看青铜身上有些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五、板书

21.芦花鞋

文本框: (遗)憾 (震)撼 采芦花编鞋        大雪天卖鞋

城里人买鞋     雪地里脱鞋

暖和  漂亮  舒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