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意外——《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VS《小狗学叫》教后记
(2020-10-23 17:07:06)分类: 教学日志 |
预测单元里编排的三篇故事,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预测,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的练预测,不但关注到了学生对故事文体的阅读热情,还遵循了由学到用的认知规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阅读提示是:“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小狗学叫》的阅读提示是:“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想一想: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什么?”
教学这两篇略读课文,主要是运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里学到的“联系生活、联系书本、联系上文”三种预测方法,来进行预测练习。
预测的发生,是建立在对文本不熟悉,首次接触的情况下,思维随着文字不断跳转、加工、设想,而不是在阅读完故事之后,再回到最初,进行二次加工。据了解,很多学生在课前都自发地阅读了故事,对故事的内容早已了然于心,如此,再进行预测练习,就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了。
即便是课前没有阅读,而是上课时让他们对照文本进行预测,很多学生也因为急于了解后面的内容,而难以让思维停顿进行猜测。这也是很多老师自主拓展文本让学生预测时,是采用“听读”的方式,而没有将文本打印出来,让学生自主阅读、预测。
鉴于以上思考,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时,我没有将预测方向定位在文本的细枝末节处,而是在关注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侧重在故事结局的预测和推想。
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里的一些很重要的细节,胡萝卜先生为什么留着一根那么长的胡子,你觉得故事里哪些细节很重要?学生很快就找到因为“匆匆忙忙、近视”,胡萝卜先生刮胡子时就漏掉了一根,再加上营养丰富的“果酱”帮助了胡子快速变长,风儿让长胡子吹到了后面,否则胡萝卜先生一定会发现它,而把它刮掉。当学生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将故事的内容很有条理地讲述了出来。
一个好的故事是有“意外”的,那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里出现了什么意外呢?阅读故事的后半部分,再提取出关键词,让故事的结构非常明显地呈现出来:
街口
树底
那么,故事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当学生把握住了故事的细节和结构,再进行预测,自然就调动了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故事的上文导向。
在学习《小狗学叫》时,我们也关注到了“故事里的意外”,小狗分别向小公鸡和杜鹃学会了叫声,可是,所付出的代价也是蛮委屈、惊险的,被狐狸嘲笑,被猎人误杀。当可怜的小狗继续奔跑时,它还会有怎样的遭遇?
故事给了我们三个未完成的结局,在处理这三种结局时,第一种碰到小母牛,是让学生书面预测,侧重“意外”的发生,后两种是口头预测,关注后续的发展。相比较来说,预测第二种结局时,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呈现了很多不同的发展走向。
《小狗学叫》的三个版本,最喜欢的哪个版本呢?绝大多数孩子都选择第三种,觉得小狗最终成为了自己,只有成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在大家点头称是的时候,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最喜欢的是第一种结局,小狗娶了国王的女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变得很有钱,它可以买一条狗,请一位狗老师,单独教它学叫呀,这样也可以找到自己。哈哈,有见地,有前途。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三个不同的版本里出现了三个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对小狗的命运有着不一样的决定作用,这也是故事叙事里的一个重要元素。
当然,预测策略的学习虽然在这个单元结束了,但绝对不会止步于此。希望孩子们因为这个经历,能让他们愿意主动阅读更多的故事,用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与故事发生更美好、更奇幻、更丰富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