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里的意外——《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VS《小狗学叫》教后记

(2020-10-23 17:07:06)
分类: 教学日志


预测单元里编排的三篇故事,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预测,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的练预测,不但关注到了学生对故事文体的阅读热情,还遵循了由学到用的认知规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阅读提示是:“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小狗学叫》的阅读提示是:“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想一想: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什么?”

教学这两篇略读课文,主要是运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里学到的“联系生活、联系书本、联系上文”三种预测方法,来进行预测练习。

 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两篇略读课文时,所遵循的教学思路非常“稳”,让学生自己读故事,边读边结合故事内容进行预测。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练习了预测策略,但这种预测行为从某些方面来说,没有呈现出真实的预测状态。

预测的发生,是建立在对文本不熟悉,首次接触的情况下,思维随着文字不断跳转、加工、设想,而不是在阅读完故事之后,再回到最初,进行二次加工。据了解,很多学生在课前都自发地阅读了故事,对故事的内容早已了然于心,如此,再进行预测练习,就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了。

即便是课前没有阅读,而是上课时让他们对照文本进行预测,很多学生也因为急于了解后面的内容,而难以让思维停顿进行猜测。这也是很多老师自主拓展文本让学生预测时,是采用“听读”的方式,而没有将文本打印出来,让学生自主阅读、预测。

鉴于以上思考,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时,我没有将预测方向定位在文本的细枝末节处,而是在关注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侧重在故事结局的预测和推想。

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里的一些很重要的细节,胡萝卜先生为什么留着一根那么长的胡子,你觉得故事里哪些细节很重要?学生很快就找到因为“匆匆忙忙、近视”,胡萝卜先生刮胡子时就漏掉了一根,再加上营养丰富的“果酱”帮助了胡子快速变长,风儿让长胡子吹到了后面,否则胡萝卜先生一定会发现它,而把它刮掉。当学生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将故事的内容很有条理地讲述了出来。

一个好的故事是有“意外”的,那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里出现了什么意外呢?阅读故事的后半部分,再提取出关键词,让故事的结构非常明显地呈现出来:

街口    男孩放风筝       线太短        剪了一段

树底    鸟太太晾尿布    没有绳子         

那么,故事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当学生把握住了故事的细节和结构,再进行预测,自然就调动了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故事的上文导向。

在学习《小狗学叫》时,我们也关注到了“故事里的意外”,小狗分别向小公鸡和杜鹃学会了叫声,可是,所付出的代价也是蛮委屈、惊险的,被狐狸嘲笑,被猎人误杀。当可怜的小狗继续奔跑时,它还会有怎样的遭遇?

故事给了我们三个未完成的结局,在处理这三种结局时,第一种碰到小母牛,是让学生书面预测,侧重“意外”的发生,后两种是口头预测,关注后续的发展。相比较来说,预测第二种结局时,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呈现了很多不同的发展走向。

 预测的过程是快乐的,孩子们七七八八的猜想何尝不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最后将原始版本进行呈现,将自己的预测与作者的原文比照时,他们发现原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开始只是在帮助别人,最后却帮助了自己,最初为长胡子发愁,最后却觉得自己的长胡子非常棒,这种情节的变化正是故事里常用的创设手法。

《小狗学叫》的三个版本,最喜欢的哪个版本呢?绝大多数孩子都选择第三种,觉得小狗最终成为了自己,只有成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在大家点头称是的时候,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最喜欢的是第一种结局,小狗娶了国王的女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变得很有钱,它可以买一条狗,请一位狗老师,单独教它学叫呀,这样也可以找到自己。哈哈,有见地,有前途。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三个不同的版本里出现了三个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对小狗的命运有着不一样的决定作用,这也是故事叙事里的一个重要元素。

当然,预测策略的学习虽然在这个单元结束了,但绝对不会止步于此。希望孩子们因为这个经历,能让他们愿意主动阅读更多的故事,用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与故事发生更美好、更奇幻、更丰富的碰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