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认识”到“运用”的优质转换

(2020-05-11 15:15:49)
分类: 教学日志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将低年段“语文园地”里的“字词句运用”变成“词句段运用”。内容的变化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需要转换。

一、顶层设计,厘清编排体系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词句段运用”中有关仿写的内容主要有七次,具体如下:

单元

    

目 标 指 向

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能用几种事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式写风景。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介绍一个事物。

会用准确严谨的说明性语言介绍事物。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能用排比句式写诗。

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从词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结构。

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照样子改写后两个句子。

体会比喻句的感情色彩,并能写句子。

仿照下面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能写出具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能从不同角度描写季节特点。

 

7次仿写以句子和段落为主,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有写景物、写诗句,还有说明性表达,另外还涉及修辞中的比喻用法。

(一)从学段认知看分布特点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多种形式的段落结构,以及动作、语言、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是主要的学习目标。第四单元中的仿写内容是“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从词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提供了三个例句,例句中“冒号”的前面是对一个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冒号”的后面则是具体描述,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契合了四年级学生的主要认知特点。

动作描写的准确、生动能够让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因此,反复进行动作描写的训练是四年级学生必然要经历的实践历程。第七单元中让学生仿照例句学写连续动作,则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运用中达成能力的迁移与内化。

(二)从单元定位看内容选择

整体化设计是统编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每单元里的课文、《语文园地》都是围绕单元目标来编排的。由此可见,“词句段运用”里的仿写内容也是在大单元整合下筛选、建构的。四下第二单元以介绍科学技术为主体进行编排,里面有很多严谨、精准的说明性语言需要学生理解并运用,该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就设计了仿照说明性例句学习介绍一个事物的训练。第三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仿写内容就设计成了学习写诗歌。

(三)从儿童本位看材料提供

仿写的落脚点在于借助样例中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模仿。要达成认知的迁移就需要有与样例相类似的语言情境或语言材料,在相对有限的时空里进行实践转化。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仿写内容指向的是用几种事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式写风景。为了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仿写情境,教材提供了三幅特点突出、风格各异的风景画。除此之外,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的仿写训练还呈现了几个让学生选择的练习题,这种编排很好地解决了运用中的缺乏语言材料的问题。

 

二、合理布局,重组资源数据

虽然“词句段运用”是语文园地中独立的学习板块,但除了单独进行教学,还可以把仿写内容作为优质的资源,结合单元学习进行重组整合,有效发挥“仿写”功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借助阅读活动促仿写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乡村风景,“词句段运用”里的仿写内容是“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从提供的两个例句就可以看出,本次仿写的重点在于学会运用几种事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式写风景。在学习《乡下人家》一课时,可以把本次的运用练习穿插到教学活动中:

1.读一读“天边的红霞”这段文字,看看描写了哪几种风景,你觉得美吗?

2.读一读“飞翔的海鸥……”,其中出现了哪些风景?两段文字有什么相同点?

3.出示“词句段运用”后的三幅图,用相应的句式仿写其中一幅图。

4.呈现《乡下人家》文后的选做题“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运用同样的句式自主练习。

(二)借助拓展活动促仿写

拓展活动可以围绕一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操作,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进行整体性的延伸。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有关现代诗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主要目标在于积累诗歌,掌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创作诗歌。本单元“词句段运用”的仿写板块提供了两小节诗,其中一节是课文《短诗三首·繁星(七一)》。在教学时,就可以把另外一首作为拓展式的资源素材,引导学生先记入积累本,同时再寻找到几首相同类型的小诗,让学生发现并列式的诗行结构,再进行模仿式创作迁移。

(三)借助习作活动促仿写

第四单元围绕动物来展开,如何具体清晰地写出动物的特点是单元习作的重难点。单元后面“词句段运用”中的仿写内容是这样的:
从“认识”到“运用”的优质转换

这三个例句都是依据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展开,精准地描写了动物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后,可以结合 “仿写内容”进行习作讲评:

1.读一读。这三句主要写了什么,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

2.改一改。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修改你自己写的动物文章里的一个段落,并交流评价。

3.练一练。从“仿写”板块下面的三个提示中选取一个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形式来练习。

 

三、科学筹划,探寻实践路径

“词句段运用”虽然是单元体系中一个很小的板块,但为学生的实践迁移提供了相对集中的训练场。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仿写内容,进行科学的建构。

(一)儿童立场:达成仿写的核心视角

  第六单元的仿写目标是体会比喻句的感情色彩,并能写出相应的比喻句,呈现的例句如下:
从“认识”到“运用”的优质转换

上面句子中的喻体都是动物,但感情色彩完全不同,前两句是褒义的,后两句是贬义的。除了体会这两组例句的不同感情,还需要仿照例句改写两个句子。

教学时,我们需要以儿童的经验为构建点,设计实践环节:

1.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出示一些动物名称,说说这些动物在人们心中通常是什么形象。

2.读两组例句,里面分别出现了哪些动物,各有什么含义?

3.如果把后两个句子改成“像鸡的爪子”“绵羊般的眼睛”,你觉得怎么样?

4.比较一下,这两组句子不同在哪儿?

5.出示两个练习句,这两句该加什么动物,改一改,再交流。

(二)活动体验:达成仿写的交际情境

语言的实践运用需要有相应的经历体验来支撑,还原真实的情境,才能为“仿写”注入鲜活、生动的体验。

学习写连续动作是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里的仿写目标,除了两个有关连续动作的例句之外,教材还提供了三个练习题: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连续动作的描写需要将瞬间的动态画面变成静态的文字,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或亲眼所见,很难捕捉瞬时的动作变化。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蝴蝶是怎么飞舞的;组织男孩子们打一场羽毛球比赛;教师模仿妈妈,表演下班回到家的样子。在创设这样活动现场时,要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有关动作的词语,以便于完成后续含有连续动作的仿写迁移。

(三)素材语料:达成仿写的必要条件

“词句段运用”中的仿写内容有些只出示了样例而没有提供实践材料,这就需要根据训练指向,有意识地呈现资源素材。

第二单元的“仿写”板块是参照例句学习用准确、严谨的说明性文字介绍事物。这就需要在体会例句的特点后,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训练,边观察边记录关键词句,然后再进行集中练写。第八单元是模仿从不同角度介绍冬天的例句,写一写其它季节。那么,就可以播放一些其他季节的风景类视频,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体验中捕捉画面,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摘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