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课堂:地方风物传说》阅读指导课
(2018-11-28 10:27:42)
标签:
教育教学语文教学专业成长 |
分类: 示范引领 |
好书简介:
《故事新课堂》由安庆市教研室的何成法主任主编,是一套集趣味性、成长性、地域性于一体的儿童读物。这套读物,主要分为健康林、智慧泉、成长岛和皖江风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是由一篇篇故事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关联,高度诠释了板块设置的独特含义。尤其是“皖江风”,收录了大量有关安庆的地方风物传说和人物传说,让儿童在感性的故事阅读中,了解我们家乡的文化和风俗,把握传说这一文体的独特叙述风格,让阅读的理趣和情趣得到融合。
指导年级:六年级
指导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主要指向两个维度,一方面能引发儿童对这本书的期待、渴望心理,产生“我一定要去阅读这本书”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要渗透相应的阅读方法,以此开启丰富的阅读之旅。
指导目标:
1.共读“皖江风”的“地方风物传说”部分,发现“地方风物传说”的结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2.学习提取信息、归类阅读的方法,指导阅读同类作品,提高阅读力。
指导过程:
板块一:师生共读,归纳特点
一、谈话导入
师:国庆节去旅游了吗?老师也出去玩了,去哪了呢?你们看……(播放纪录片)
美吗?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安庆。视频里播放了哪些景点?
二、出示图片,引入传说
1.这就是桐城的六尺巷,关于六尺巷还有一个特别美丽的故事,
有谁听过这个故事吗?(出示“六尺巷”的图片)
2.呈现《六尺巷的故事》里的后半部分,这个故事有什么打动你
的地方?
3.出示《六尺巷的故事》的前半部分(指名读),这部分内容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介绍景物的位置和样子。)
4.(出示全文)这就是《六尺巷的故事》全文,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介绍六尺巷的位置和样子(板书:介绍),后半部分是讲述故事(板书:故事)。
小结:像这样用“介绍”和“故事”来描述地方景物的文章就叫地方风物传说。(板书:地方风物传说)而这正是地方风物传说的结构特点。
老师特意把有关六尺巷的这篇地方风物传说里的“介绍”和“故事”部分提取出来,形成一份旅行小贴士送给你们,有了这份小贴士,你们再去游览六尺巷,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设计意图:在师生共读中,一起提炼出什么叫地方风物传说,以及相应的结构特点,为学生的后续阅读,建构了思维的方向。虽然此处没有明确借助什么样的方法,实际上在感性的交流中就渗透了“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
板块二:同伴互读,提炼方法
一、1.来到桐城以后,除了六尺巷,老师还去了洞宾泉。只是因为时间匆忙,来不及做旅行小贴士,下面,我们就自己来制作吧!(出示《洞宾泉的传说》)
2.学生默读,找出“介绍”和“故事”两个部分,汇报交流。
大家找得非常好,这样我们就为自己制作了一份洞宾泉的旅行小贴士。
3.老师发现刚刚很多人在提取“介绍”和“故事”部分的内容信息时,用的方法都不一样,你们都用了什么方法?(生汇报并板书:画线、旁批、括号……)
小结:像这样通过画线、旁批、括号来阅读“介绍”和“故事”,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方法,就叫提取信息,这样就能把重点内容凸显出来。(板书:提取信息)
(设计意图:由师生共读发现结构特点,到同伴互读印证结构特点,这里实现了阅读的“半独立”状态。阅读方法的自主发现,再提炼归纳,遵循儿童实际的阅读规律。)
板块三:自主阅读,迁移方法
一、1.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学习的阅读方法来读一读老师家乡的一篇地方风物传说——《太阳山的传说》,现在快速浏览一下传说,提取 “介绍”和“故事”部分。
2.学生圈画、交流。
(设计意图:从师生共读,到同伴互读,再到这里的自主阅读,在阅读方法的渗透和迁移中,自然而然达到“独立”阅读状态。)
板块四:归类整合,激趣延读
一、1配乐解说安庆的地方风景。
2.引出《故事新课堂》“皖江风”里的地方风物传说。
除了这些,“皖江风”里还有很多地方风物传说。我们今天就是把这一类地方风物传说放在一起共读,课后大家自己去阅读时,就可以像这样提取信息。
二、1.引出“人物传说”,介绍“归类阅读”的方法。
2.呈现《故事新课堂》的其它三个板块,引导归类阅读。
三、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学生总结)
同学们,有机会的话,让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到《故事新课堂》记录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因为,阅读能提升你的旅行品味,旅行又会拓展你的阅读视角,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可以,请把《故事新课堂》介绍给更多的朋友,让大家都认识我们美丽、迷人的家乡安庆!
(设计意图:在情境化的氛围中,达成由篇及类的阅读效益,激发阅读兴趣。自主总结环节,侧重儿童的阅读体验、阅读收获,以形成优质的阅读品质。)
板书设计:
提取信息
(学生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