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花雨》教学实录

(2014-11-13 15:57:46)
标签:

《桂花雨》教学实录

点滴耕耘

琦君

散文

分类: 示范引领

                                                                 《桂花雨》教学实录

                                                     望江县泊湖中心学校      鲁林红

一课前互动,导入课题

二 看树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名字叫……

生:桂花雨

师:再读

生:桂花雨

师:很好,课文之前都读过了,是吗?那么你一定发现了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琦君就向我们描述了她家乡小院的那一株桂花树,你看一看,她给我们讲述的是一株什么样子的桂花树呢?(板书:看树)

生1:笨笨的

师:样子笨笨的,对不对?

生2:不开花时是很茂密的叶子,看不见花。开花时是清香四溢。

师:那么它的花形是什么样的?有一个字是怎么说的?(生2不语)花特别得?

生2:香

师:花特别香,它的花形特别?

生2:美

师:花形美,。这是你看到的?你呢?

生3:很美很香的。

师:很美很香,但这些你要去看的话,你会发现这花特别得……

生4:小

师:花特别得小,这棵花树的样子特别得笨,花形特别小。(板书:笨小)如果只看它的花树和它的花形,美吗?(生摇头)

师:可是琦君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她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株桂花树呢?

生5:因为桂花很香。

师:非常香!好,同学们,打开课文纸,默读课文的3到6自然段,看一看你从哪里闻到了桂花的香味,用波浪线花划出来。(板书:闻花香)

三 闻花

师:谁来读一读你的发现?

生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从这里你读到了什么?

生1:桂花特别香

师:你具体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特别香?

生1: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很好!你有没有发现,你刚刚读的这句话,有一个字特别能让你感受到桂花香味的浓郁?

生1:浸

师:真好!来,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桂花香味的浓郁,读

生齐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后面有一个地方,也出现了这个浸字,是哪里?

生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真好!浸这个字在字典里有这样几种解释,来,请你读。

生3:1,淹没;2,滋润;3,泡在液体中

师:这里的浸字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生4: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4:因为他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可是桂花的香气,你看得到吗?

生4:看不到。

师:摸得到吗?

生4:摸不到

师:你只能感觉得到,是吗?那你再想想,这个浸字应该是第几种解释!

生5:我觉得是第一种,淹没。

师:是!淹没在这种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里,我们怎么能不感觉到愉悦呢!女生读上句,男生读下句。

女生: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男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 摇花

师:还有哪些地方?

生1: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你能把前面连着一起读吗?

生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这是琦君正在干吗?

生1:摇花的时候。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板书:摇花)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来到琦君家那个纯朴的小院门前,此情此景,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琦君呢?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琦君。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喜欢花的琦君。

生3:兴奋的琦君、

师:同学们,如果这一段文字当中有一个字,一个非常关键的字能够充分地恰当地表现琦君的心情,你认为这一个字应该是哪个字?

生4:乐!

师:多么快乐的画面啊!(板书:乐)换着是你,你在那棵桂花树下,肯定也想来摇一摇这一株桂花树,谁来也摇一摇这一株桂花树,谁来读一读?

ppt: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几个学生起来朗读,分别加入提示语:兴奋、快乐、高兴)

师:是啊!繁花满树,伴着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我们开心,我们兴奋,摇呀摇……读!(生齐读)

五 悟情

师:美吗?

生:美

师:同学们,其实还有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桂花雨也非常非常得美,这个地方是……

生:杭州

师:一起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生齐读)

师:跟家乡的桂花相比,你觉得哪里的桂花更美?从字面上看。

ppt:“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1:杭州的。因为那里的桂花是香飘十里,而家乡的只是前后十几家邻居。

师:从花的浓郁上来说,是吗?

生2:我觉得是杭州的更美,因为杭州有一大山,家乡的只有一棵。

师:从花的数量上比较,也是杭州的更美。同学们,杭州这一处小山是一个非常美的风景名胜地,叫满觉陇。(师简介满陇桂雨)什么感觉?

生1:我好像完全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2:我好像跑进了画面里。

师:是啊!这里的桂花太美了!可是母亲却说,读……

生:(齐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奇怪,是吗?母亲为什么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假如母亲的话没有说完,而后面需要一个理由的话,你能为它填上一两句吗?打开纸,写一写。

生1:因为家乡是我们从小生长的地方,这里花再香再多,也不是我们亲手培养的。

生2:因为家乡的桂花是包含着我们快乐的时光,包含着我们在桂花树下快乐的笑脸,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的美丽。

师:是,那快乐的笑脸,快乐的回忆是没有办法取代的。

生3:在家里可以摇桂花雨,杭州却不能。

师:那里没有摇花的快乐。

生4:桂花陪伴我们这么久,已经有了感情。

生5: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我们全家的,你小时候摇桂花多快乐呀!

生6:因为家乡的桂花是你从小陪伴到大,就算杭州的桂花再香,我也不会喜欢的。

生6:杭州的桂花虽然香,但是没有那种回忆的感觉。

生7:因为桂树是我们自己种的,可是如果我们用别人种的来满足自己的心意,我们种的不就白费了吗?

师:是啊!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难怪琦君会说……

生:(齐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师:从这里,你看到的琦君,她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1:欢乐的

生2:欢乐又幸福

生3:美好的

生4:快乐的

六 追忆

师:可是,你们了解琦君吗?你们知道琦君的身世吗?老师这里有一份资料,来,请你读一读。(一生读琦君资料)知道了琦君的这一段身世,知道她从小就失去了亲生父母,你感觉?

生1:我感觉她非常痛苦

生2:我觉得她很可怜。

生3:我也是很可怜

师:你是说你也是觉得她很可怜,对吗?

生4:伤心

生5:悲哀

师:可是,你们在这一篇文章当中能感觉到琦君的可怜、痛苦、伤心、悲哀吗?

生:不能

师:琦君尽管从小寄人篱下,失去双亲,但是她的生活并不是那样的郁郁寡欢,而是非常得快乐幸福,这应该归功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她的养母,也就是文章当中的母亲。同学们,这一篇文章《桂花雨》,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离开杭州,定居台湾,那个时候她已经59岁了,而她的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了,你们说,琦君在这篇文章里怀念的仅仅是故乡的桂花雨吗?她还怀念什么,更怀念什么?

生1:她怀念的是她逝去的养母

生2:怀念的是童年时她和她的养母快乐生活的日子

师:她怀念的是她的养母,以及她们快乐的时光,是吗?那就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这一位母亲给了琦君怎样的影响呢?那么现在我们就再走进课文,去认识这样一位母亲。课文当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读提示语,你们读人物的语言。

Ppt:“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师:从这里,你看到的是一位具有什么样品质的母亲?

生1:会分享的母亲

生2:很善良的母亲

生3:善良又懂得分享,很慈爱的母亲。

师:慈爱的母亲!这是《桂花雨》中琦君笔下的母亲留给我们的印象。

我们再来看,这是琦君的另一篇散文,找一位同学来读人物的语言,其他同学读提示语。

Ppt: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粽子里的乡愁》

师:同学们,从这里,你们仿佛又看到了母亲的另一面,你看到了怎样的母亲?

生1:很善良

生2:很仁慈

师:能具体一点吗?

生2:因为她把自己做的东西,还有钱分给乞丐们。

生3:很善良,因为她不嫌弃乞丐,很多人都嫌弃乞丐,都骂他们。

师:你说得真好,跟其他人相比,母亲是那样的高尚,那样的无私。这是《粽子里的乡愁》的母亲,我们再来看,我们一起读这部分,读着读着,你又会看到母亲的另一面。你们读黑色的字,我读红色的字。

Ppt: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春酒》

师:这里的母亲又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生1:这位母亲很细心,因为她做事都有尺度在心中,她还仔细地告诉别人。

生2:谦虚的母亲。别人问她材料放多少,她很谦虚。

生3:我觉得母亲的手很巧,能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还分给别人吃。

师:不仅心灵手巧,而且非常得大度。

生4:很善良。她自己很少吃东西,常常分给别人吃。

师:正是这样一位母亲,这样一位有着“佛心”般的母亲。从小给了琦君千般呵护、百般疼爱,才让我们的琦君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让远在异乡的琦君留恋不已,正如这中秋节前后盛开的桂花一样,读……

生:(齐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一篇课文,名字叫……

生:桂花雨

师:这一篇散文被编辑在琦君的一本书里,这本书的名字也叫……

生:桂花雨

师:是!如果大家以后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读一读,如果大家想了解琦君,亲近琦君的话,可以翻阅她的一些非常有名的散文,好,同学们,今天我们这一堂课就上到这,下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