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撒下百花种,育得百花开——记北京市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小学校长陈娜

(2015-08-22 23:33:34)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c0067dc1jw1evbt8uqq6qj20hq0by0vo.jpg

 

  出了地铁苹果园站,坐上972路公交车,经过三站,在琅山站下车,走进一个静静的小区,就会看到北京市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小学。教学楼不高却很温馨,规模不大却是独特的。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上学期刚调过来的校长——陈娜。


  调来海特花园小学之前,陈娜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第四小学任职,也是担任校长。在陈娜心里,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是换所学校再继续这般简单、从容。


  这是为什么呢?那还得从陈娜的成长经历说起。


  陈娜出生在北京,是农村户口。“现在大家的出路比较多,而以前农村户口唯一的出路是考上中专及以上的学校,才有可能把户口‘农’转‘非’。如果没有能力考上中专及以上的学校的话,就只能到生产队去务农。”陈娜说自己身体不是特别好,所以,家里就鼓励她通过考中专院校来寻找出路。当时比较热门的中专院校,一类是师范学校,一类是护理学校。陈娜选择了师范学校,她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喜欢。


  陈娜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很多,她和小伙伴们放学后,先写作业,然后一起玩跳皮筋、“三个字”、弹球、丢沙包等,最爱玩的是“上课”。每次玩“上课”,都是陈娜当老师。陈娜说自己那时候模仿得特别像,非常愿意当老师。后来上了师范学校,也算是实现了小时候的一个平素的心愿吧。


  师范三年毕业后,陈娜被分配到金顶街四小。时至今日,已经整整21年了。21年前,陈娜还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姑娘,有幸的是,热爱教育工作的陈娜得到了学校领导、长辈们的培养提携,在接下来的几年工作中,渐渐地能够独当一面。直到2001年,学校的老领导退休,陈娜接任党支部书记。2004年起,担任校长。


  初至而立:校长意味着主心骨


  2004年,初至而立之年的陈娜,面对新的角色,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工作,还没有来得及细想。她坦言,刚开始当校长的时候,内心是抗拒的。以前的一帮教师朋友,一下子和自己的关系就疏远了。陈娜说她在这所学校工作了那么长的时间,有一天,大家叫自己“陈校长”的时候,那种距离感、那种孤独的感觉,油然而生。


  但是,陈娜也深知爱与责任并行的道理,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陈娜心里非常清楚,当校长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改变的问题,也意味着责任。她说:“你是不是校长,是不是领导者,并不是大家叫出来的,而是在大家心里,真正认可的。这是称谓不一定能带来的。”


  许多人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陈娜不以为然,她说:“校长再好,一个人孤掌难鸣。以我个人的实际和实践来讲,我的年纪比当时学校里大部分的老师要轻,我能够做到的是,让老师们在工作中,把我当作一个主心骨。”在陈娜看来,每所学校的规模不同,师资队伍、文化底蕴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左右校长的领导方式和方向。校长可以做到的就是,让老师们在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个面临的困难、每一次取得的喜悦……在所有这些潜移默化的细碎里,能够把校长当作主心骨去信任。


  金四小于20世纪60年代建校,是一所比较传统的学校。陈娜刚来这所学校工作的时候,有八百多名学生,等到她当校长的时候,这所学校就只剩下三百多名学生,并且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而教师队伍里没有骨干教师,学校也没有科研课题,当时就是这样的状况。


  陈娜说她那时候并没有想太多,她在意的是,还在学校学习的孩子,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师。她与老师们讲,我们没有骨干教师、没有课题,但是我们可以有几十个人一起齐心合力。她想让老师们清楚,每一位老师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当时,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刚出版了新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就用这本书里讲的道理给老师们打气。她告诉老师们,有困难大家一起扛,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只要到这所学校来学习的孩子,我们都要对他负责,让他们感受到这所学校的温暖。


  2005年,金四小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当时陈娜到顺义去参加活动,活动中有一名书法老师启发了她。那时正是现代化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的时候,很多学校引入了计算机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一下子多了很多课题。“但是,我们学校做不了,”陈娜有些遗憾,“因为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家里没有设备,学校也没有相应的经费。”“但是,那位书法老师一下子就触动了我,他说可以让孩子们把字写好啊!”陈娜犹如醍醐灌顶。陈娜把这个想法与老师们无数次地提起。“我们不要去想那些我们做不到的理想、理念,我们能做什么就一步一步地去做,把每一步做扎实了,我们就知道下一步还能做什么。”


  就这样,金四小开始了书法特色教育。每个教室外配一块展板,哪个学生的字写得好,就粘贴在展板上,无形间,楼道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金四小当时能做,也可以做好的事情。也是从这件事情开始,孩子们获得了快乐,老师得到了成长,学校有了发展。


  当时金四小没有骨干教师,但是有四名书法专业的老师,在陈娜看来,这就是资源。接下来的日子里,金四小设立了全区第一位“专职”书法教师,学校领导带着这位老师一起登门拜访知名书法家,寻求支持与帮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多写字,每个班级做了别致的书法展示手册。今天轮到哪个孩子写,这个孩子写完了交给老师,老师写评语,拿回家给家长看。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家长都知道金四小在做这件事情,也觉得颇具意义。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别说孩子了,我们做家长的,现在有很多字都不会写了。”学校招生的时候,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写大字”的那所学校。


  回忆起开创书法特色教育的那段日子,委实不易。陈娜坦言,其实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呼百应的,开始的时候只是个别老师参与,比如说,书法教学只是一两个老师,到后来是三五个、十几个,到最后全员参与。时任北京市课程中心主任李群到学校指导校本课程开发时说道:“我走过这么多学校,像你们学校这样,从书法到传统游戏,再到传统工艺,从实践中做出来的,真是难能可贵。这些课程都构建起来之后,课程体系就逐渐清晰了。”陈娜感到很欣慰:“李群主任是一个特别‘挑剔’的人,我当时听她这么说,心里满是感动,觉得这些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书法教学对学校有了一个很好的促进,我们没有走弯路。”


  《我是明星》:教师也是不同的鲜花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北京举办奥运会,那年似乎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是在那年,陈娜组织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唱周华健的《我是明星》这首歌:


  “有一个梦/由我启动/把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


  海阔天空/我是阵风/把旗帜飞扬到南北西东


  每一个人/一样有用/自告奋勇/不约而同


  谁曾经努力过都不普通/付出过多少都记住心中


  萍水相逢/都不平庸/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因为在她看来,歌曲中渲染的这种自我肯定的精神,是她想告诉老师和孩子们的。她想让老师和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是明星,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发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位老师的状态不同,都有自己的价值。当你真正尊重、接受、悦纳他的时候,他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常说,校长要理解老师,老师要爱孩子。那么,什么是理解和爱呢?在陈娜看来,理解和爱的前提是尊重。“每所学校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相同的是,每位老师都是一个生命个体,都愿意被尊重,都愿意被认可。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尊重老师。”


  陈娜回想起一位老师,他现在是小有名气的明星教师。起初,这位老师并不愿意参加区骨干教师的评选。因为在他看来,骨干教师只是一个名声。陈娜充分尊重了这位老师的决定,“对于学校,多一个区骨干教师,这可能是一种荣誉。但是,老师本人的内心,可能不愿意被这种荣誉禁锢。他平时做的事情一点都不比区骨干教师少。在教育教学中,他的引领作用达到了,我们何必用这些条条框框去框住他。”


  陈娜刚当上学校领导的时候,年纪比较轻。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领导来说,要让年长的老师认可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陈娜就是凭着她对老师们的尊重,做成了这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学校有一位老教师,个性很强。当时有家长来学校,说这位老师对孩子太凌厉。但是,陈娜首先能尊重这位老教师,能看到她身上难能可贵的地方。“对这位老教师尊重,是因为我看到她身上的闪光点,她对自己有要求,只是方法有不恰当的地方。作为晚辈,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断。”后来这位老教师在学校一直工作到退休,陈娜说:“如果你能够真心实意地去尊重她,她会把你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看待。”


  陈娜刚当校长的时候,有一个教学主任提出不想干了,只想回到课堂上。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校长刚上任,教学主任就换人,似乎是对新校长工作的不认可。这位老师也很心疼陈娜,但是她想坚持自己的心意,她说:“这么多年了,我想表达我的真实想法,我不喜欢当教学主任。我的心思就在课堂上,就在孩子们身上。”听了这位老师的心声,陈娜在学校缺乏中层力量的情况下,选择尊重这位老师的想法,“每个人都应该到最适合自己的土壤里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去过多考虑别人的眼光和想法。”后来,陈娜调往海特花园小学,这位老师给她留言说:“你走了,我的主心骨没有了。”


  举重若轻:40岁人生剪影


  2014年1月,一个学期又结束了。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个学期是陈娜在这所她工作了21年,见证她成长岁月的学校供职的最后一个学期了。过完春节,陈娜就要到海特花园小学去工作了。尽管这只是常规的轮职,陈娜还是难掩内心的波澜。


  “我在金四小当校长10年,工作也有21年了。按照干部任免制度来讲,早就该轮岗了。可能是因为我经常地表达对这所学校的情感,领导顾及我的感受,所以我才能够一直在金四小工作。我呢,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特别担心轮岗这件事情的发生。一看‘躲’过一年,就特别开心。甚至在我做梦的时候,我都有梦见过这一天的到来。然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做好准备,特别难过。”


  陈娜是个很感性的人。她认为自己和金四小是共同成长的。她打了一个比方说,金四小就像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大家在一起经历过许多美好的时光,虽然也有过不愉快的时候,但是这里面有真正的爱。而这一次,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她嫁给另外一个人,也许这个人的条件是更好了,但是从她个人的角度来讲,让她马上产生一种爱,可能还做不到。尽管对从前的学校还存在难以割舍的感情,但是在陈娜心里,也认可现在的工作是一门正确的“婚姻”,她说自己会对它负责,会潜心去经营它。


  学期结束前,陈娜到海特花园小学去接受工作安排,第一次看到了这所学校的老师们脸上温暖的笑脸,陈娜说当时自己的心就融化了。她理解那些老师们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新校长,心里也有着不知所措。她对老师们说:“今天我不会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我们在一起说话的机会还有很多。今天,我最后一次在这里提到我以前的学校,因为我想让大家了解我。我在金四小工作21年,我有三拨朋友,第一拨,是看着我长大的;第二拨,是陪着我长大的;第三拨,是我看着他们长大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我对这所学校的感情。但是,从今天,从这一刻起,我们组建了一个新的大家庭,希望大家能够包容我这个新朋友。过去再美好,我会将它尘封在记忆里。”

http://ww3/large/c0067dc1jw1evbt9qdjklj20hl0btjue.jpg 

  《我和小鸟和铃》:让花园百花齐放


  海特花园小学建于1998年,是一所全员实施小班化合作教学模式的学校。但是随着招生压力的剧增,有的班级人数,也由当时的25人增加到了30人。尽管如此,陈娜还是认为小班化教学是海特花园小学先天的绝对优势,并说自己接任这所学校的校长后,会继续秉承下去,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孩子的成长需要。


  在陈娜看来,小班化教育能较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和生命体验。她说:“这几年生源压力确实比较大,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扩班,这样,你实现不了教育应当赋予的效果,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


  教好每个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所不好的学校,差距往往存在于许多方面;而一所好学校,却有着一致的地方,那就是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正如日本的一首小诗《我和小鸟和铃》所描述的:


  “虽然我展开双臂/也绝不能飞上天空/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在大地上奔跑/


  虽然我晃动身体/也不会发出美妙的声音/会响的风铃却不能像我/会唱许多歌谣/


  风铃/小鸟/还有我/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多面的色彩,都值得被善待和挖掘,都可以变得伟大。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是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天赋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让每一朵鲜花都得到绽放。


  海特花园小学的课堂与非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相比,孩子表现自我、参与课堂的机会大很多。老师们也将多年的小班化教育经验和理念渗透到课堂中,有意识地增加孩子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表达意愿的环节。


  对于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陈娜说自己确实想过这个问题,也和老师们探讨过。“孩子们每天睁开眼睛想要到学校来学习,老师每天睁开眼睛不厌倦自己的工作,愿意马上开展工作,这就是一种好的状态。总的来说,孩子愿意在这里学习,老师愿意在这里工作,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信任这所学校,我觉得这所学校就是一所好学校。好学校能够让孩子们无论到了多大年纪,回忆起来,充满无限怀念。”


  陈娜自己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她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也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她会客观地看待、分析这些数字。“100分和98分会有差别吗?也许没有。但是我们往往会过度强调100分,就像很多比赛过度强调冠军,这样,在很多孩子看来,98分就是失败的。其实,考98分和100分的两个孩子,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可能是没有本质的区别。”


  陈娜深知,一所学校的好坏,并非仰赖孩子们的成绩才能够说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快乐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是对孩子的影响比成绩更为深远。


  教育是有意影响。谈及海特花园小学的发展规划,陈娜稍显慎重。“我认为,规划不能仅仅局限在空想,而是要一边实践,一边规划。我不会说多少年打造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不会去描述一些老师们看不见的、不理解的目标,我和老师们说的都是实际的,能够产生共鸣的想法。然后,在实践中,让海特花园小学日趋完美,让花园里的鲜花竞相开放。”


  “亲爱的同学们:


  在老师们的眼里,你们是最聪明、最可爱的孩子。感谢你们走进海特花园小学,走进我们共同的课堂。因为你们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衷心祝福你们在这方乐园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幸福无边,进步永远。”


  这是海特花园小学官方网站上的校长寄语。提起这段寄语,陈娜腼腆地笑了,她说:“这所学校的孩子一定是特别快乐幸福的,我希望他们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我们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不必再用金四小作为陈娜的注脚了,因为海特花园小学会是一个更好的说明。(本刊记者 石家丽)

 

  内容来源:《未来教育家》

《未来教育家》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12年教师节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这是国内第一份中央级教育家类期刊,更是国家教育部新闻宣传的一份新生力量。2012年,荣获“中国好教育影响力媒体奖”,2014年荣获“全国教育好新闻二等奖”。

  >>>>>>>订阅我们的杂志

  一、通过当地报刊局订阅,邮发代号:80-572

  二、从邮局直接汇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教师大厦907室《未来教育家》编辑部,邮编100011

  三、通过网上银行汇款。开户名:中国教育学会;账号:0200 0033 0908 8103579;开户行地址: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行号:33;网银汇款请备注“未来教育家”字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