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腹有诗书气自华
标签:
杂谈 |
五十五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宋.苏轼《 和董传留别》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凤翔,古称雍州,城东附近有一清澈水池,古称“饮凤池 ”。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苏轼到凤翔后,除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因地制宜组织领导了疏浚扩池工程。以“饮凤池”做为基础,引城西北凤凰泉水注入其中,使其池面扩大,种莲植柳修桥,建亭台楼阁,并因位于城东而取名东湖。人们说:东湖的一池秀水,滋养了凤翔近千年的文脉,涵养出了众多的饱学宿儒之士。
http://s15/mw690/003w1fe9zy79B0x6T3o4e&690
苏轼在凤翔期间,既修东湖留下了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财富。他在凤翔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就有一百多篇,其中千古名篇就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等。苏轼在凤翔结识了很多朋友,此时他正值青春华年,风华正茂时节。既友达官贵人,也有布衣书生,董传便是其中之一。
http://s13/mw690/003w1fe9zy79B0BeZ8o9c&690
字至和,洛阳人,家居长安二曲,二曲即周至县,当时属凤翔府管辖。苏轼在凤翔与董传的交游是由于气趣相投,经常在一起谈诗论画。治平元年十二月,苏轼完成了凤翔府签书判官的工作,任满回汴京,中途经过长安与董传话别,作《和董传留别》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董传
http://s9/mw690/003w1fe9zy79B0Fzy2I68&690
董传是一个穷读书人,不善经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是即便在这种状况下,他仍然坚持读书学习,坚持对诗词的研究和创作。
《送董传》诗:“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说明王安石对董传文章的肯定。苏轼与王安石在对董传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后来苏轼在《记董传论诗》中记录了董传对杜甫诗的独到之见:说杜甫诗句:“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凡人用意深处,人罕能识,其独画哉!”苏轼对此论感触极深。苏轼在《书林道人论琴棋》中说:“余虽不通此二技,然以理度之,知其言之信也,杜子美论画云:更觉良工心独苦,用意之妙,有举世莫之知者,此其所以为独苦欤。”可见,董传之论在苏轼心中印象之深。 王安石有
http://s9/mw690/003w1fe9zy79B1bXJaMc8&690
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了长安之后。苏轼在凤翔时,董传总是追随苏轼身边,相处的特别密切。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装丝毫没能影响到才华的绽放,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一直被后人称颂。 《和董传留别》是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