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杂谈 |
(从十九大的那一篇开始,这一篇是这个系列的第5篇,单看哪一篇都是碎片,想完整的了解木兰看法的自己去贯穿一下)
在理解了十九大精神,理解了新时代的理念,在理解了你的财产为何会消失,理解了今后的社会结构之后。
总结一下就是:工作将被电脑AI代替,资产将在共享的时代背景下失去价值,你必须学会自己养活自己。
我们再来说如何置业建立新的资产?
其实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思路是一样的。
都要着眼于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医疗环境。
房产是个长期资产,要着眼将来的社会形态去选择。
按照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财力选择。
国内房产最大的问题:
终将折旧成瓦块的房屋是所有权证,地盘是使用证。
且不说到期后的土地问题,单说上面的有所有权的房屋。
房子是有房龄的,土地没有土地龄。
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它是有使用价值的……你住多久它就有多久的使用价值,哪怕100年都可以。
但是如果你不住,把它当作资产,它的资产价值是有寿命的。
跟衣服一样,你可以穿一辈子,但是要拿到当铺去当钱就是两回事了。
住宅房的资产价值只有35年。
20年的房子你拿去银行,银行认还有15年的价值。
35年的房子,银行是抵押不出一分钱的。
这房屋是你的所有权。
国内商业楼的土地使用权期是40-50年,住宅是70年的土地使用权。
70年囊括了所有买房人的寿命。
土地使用权到期时……你被闭嘴了。
但是房屋可能在你有生之年,比如40-50年的房龄时,墙里面的上下水管可能老朽到奄奄一息……。
水泥,钢筋都有老化问题……必将面临重盖问题。
这是你的财产,你的所有权,你的个人财产问题,当然应该你自己去处理。
你一栋楼的人自己去处理。
如何能让一栋楼的人先搬出去2年,搬到哪等楼推倒重盖后再回来?
重盖的资金是要重新变成每家新按揭的,几十年后全楼是否全员都还有几十年的还贷能力?
不同意的人必将存在且不一定是少数。
可以说重盖是很渺茫的……只有等到70年到期。
子女们面对:快塌了,没有能力重盖的破楼,土地也不想续约了……就放弃了。
你耗尽了一生的积蓄,你有再多的不情愿……都被闭嘴了。
所以有能力的,想要拥有房地产的,只有海外置业。
坦诚的说海外置业不适合工薪阶层……要有几百万闲钱的人。
可是海外买房,一年能住几个月?买了放在那干嘛?
其实,海外置业是个保险。
土地永久所有权保障你在这个地球上有一席之地。
还有就是万一出现sasi那种情况,可以赶快跑到有疫苗保障的地方,有个退路。
木兰在上海炒房,突然回日本了……是因为当时墨西哥出现了个什么猪流感,墨西哥总理亲自把流感病毒送去美国。
木兰立刻买了一箱子无纺布的防护服,但是还是拔腿跑了……。
性命是不能拿去赌的。
日本长崎的对马市的房地产这些年被韩国人狂买。
韩国人买的目的,说是「避难场所」。
因为从对马市的比田胜港到韩国的釜山港只有75公里,高速船1个半小时就到了。
虽然韩日关系比中日关系还要差劲,韩国因为被日本作为殖民地统治过45年,仇日情绪相当强烈。
但是脑子清楚的人是能撇开民族情绪的,因为你要保全自己如同飞蛾一般短短的人生,没必要背负其它。
以后有空时,可以讲讲日本跟台湾的关系,很有趣的,全世界最亲日的是台湾……同样的中国人。
海外土地及房屋都是永久所有权,可以不被共享。
更重要的是,可以即是人生的「后花园」,也是人生的「最后堡垒」。
那中日打起来,还会是「最后堡垒」吗?
这个问题你应该先去问韩国人,再去问台湾人 因为他们都比你离这个问题更近。
韩国跟日本有竹岛之争,李明博动不动就登上竹岛领导民众群情激愤……。
台湾保钓历史比大陆还长……。
如果台湾开放大陆人买房地产的话,那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海外置业最重要的是选你喜欢的国家,你喜欢的城市,你喜欢的环境。
木兰因为了解日本,所以今后能介绍的大都是日本的情况。
成熟国家的情况应该是相近的…希望想去海外置业的人能有个借鉴。
待续
要加木海外置业微信群的,在这篇博文里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