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系统移动中的风向判定

标签:
高考试题西南风关于结论地理教育 |
分类: 活动感悟与感想 |
天气系统移动中的风向判定
2014年3月14日上午在研培中心开展了本周的研修活动。在活动上刘光文导师就本期的活动做了详实的安排以及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后在彭世君老师的主持下我们几个学员间展开了交流,各自都谈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在交流的过程中彭世君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是关于天气系统移动中风向的问题,该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们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回来以后,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试题,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2014年四川考试说明呈现
考核目标与要求下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第三点提出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好同地理相关学科的主干知识,即相关学科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和原理;其次要注重同地理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基础,理解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原有平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来,才能自如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高考问题呈现。
(2012高考全国大纲13题)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题。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
解析:24小时后,天气系统向东移动120千米。请在图中把甲地向西移动120千米,通过所处的气压分布分析。
以上呈现的高考试题是关于天气系统的移动而判定某地的风向,在分析解决此问题的时候,学生觉得比较困难,同时他们解题的一般思维都是先在图中画出移动后的天气系统在判定风向。由于学生画图的偏差,常使他们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花的时间也比较长。这类问题的解法通常用到物理上的相对运动的知识,这也是考试说明上的明确要求,同时也看出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的领会应用还有待训练与提高。
三、以2013成都二诊选择题5题为例
A.
C.
解题过程:
首先画出南半球气旋四周的风向:
其次观测站P点风向变化为东南→东北→西北,依次在图中标记为:P1、P2、P3
第三、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P点为东南风的时候低压中心位于观测站P的北方,如D1;
当P点为东北风的时候低压中心位于观测站P的西方,如D2;
当P点为西北风的时候低压中心位于观测站P的南方,如D3。
绘图如下:
第四:从上图中得出结论:低压中心(热带风暴)的移动方向为先向西南再转向东南
从上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的有机结合,运用相对运动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地理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总之,在加入工作室的这段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师傅和各位兄弟姐妹的帮助下我觉得获得了很多,后面还有那么长的时间学习,我想我一定能够达成师傅的要求并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