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四季大果桑栽培管理技术

(2015-03-14 09:01:15)
标签:

台湾四季大果桑

栽培管理技术

分类: 苗木知识


    台湾四季大果桑,都市休闲果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情特大四季果桑是从台湾引进的最新桑果品种,特点是一年四季可以结果,高产稳产,第一批成熟的果在四月,第二批果在夏天,第三批果在国庆中秋期间。适应性极广,冬季能耐-25℃左右低温,从广东、广西到黑龙江,从山东到新疆均可种植,露天、大棚、盆栽均可。抗性强,几乎可以不用喷农药,更不需要配授粉品种,栽培技术简单粗放,管理非常方便,且速生丰产。果桑能加工成果汁饮料、果冻、果酱、桑椹酒等特色产品;桑叶可用来养蚕、做药、作饲料等,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十分广阔。只要具有一定的规模,足不出户就可致富。现江西绿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果桑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立地条件

    果桑的适应性强,关中、陕南、陕北都能发展,无论栽植在黄绵土、沙壤土或壤土上,都能健康生长,水肥、光照越好,产量越高,一般耕地,田边地旁,均可利用。

二、栽植密度

    台湾四季大果桑一般采用行距150cm、株距120cm(每亩370株)形式;其他品种枝条直立,树形紧凑,采用130cm×100cm130cm×130cm形式。

三、栽培要点:

    1、秋末桑树落叶后至第二年开春发芽前为栽桑时期。整平土地,按计划行距挖50cm深的沟槽,施入有机肥(每株10kg以上)和磷肥。

    2、把购回的桑苗大小分开,将结果树与授粉树合理搭配布局,然后逐株等距栽植,栽后浇足水。陕北地区冬前栽植的,要对苗干埋土防冻。

    3、开春桑树发芽前,距地面40cm高平剪。6月初,对生长健壮的枝条留1520cm平剪,促发侧芽。当年加强水肥和防虫管理,使其快速成长。

    4、第二年春就有桑椹,五、六月采果后,要对桑树定形修剪,每株选留34个粗壮枝,基部留长1520cm平剪,成为支干。支干上萌发新枝,即为下年结果枝。

    5、第三年以后,每年采果结束,都将全部枝条从基部剪掉,使重发新枝。及时疏去过密的细枝、弱枝,集中营养长好枝。

    6、每年追肥2--3次。秋冬施一次有机肥,施栏肥(或者饼肥、鸡粪)800--1000公斤。开花结果期(3月底至4有初),为使幼果迅速膨胀大,每亩须施进口肥15-20公斤。此后,选用0.3%磷酸二氢钾等进行根外施肥,对提高桑果含糖量和色泽有好处。6月初剪条后施一次复合化肥。

    每年开春覆盖地膜,既能提早桑椹成熟,又能有效防除桑椹菌核病和椹樱蚊为害,是桑果持续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四、果桑的施肥技术

    以满足树体生长和果实良好发育对各种营养元素需求为标准,施肥的原则是: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夏伐抽芽肥为主,其他为辅;NPK要适当搭配。

    第一年为使植株迅速生长,尽量施有机肥满足营养生长,以打好第二年采果的基础。一般种植时施基肥有机复合肥100㎏,6月上旬施壮杆肥尿素15㎏,8月上旬相机施肥10公斤。施肥时看树势灵活操作,化肥撒施在主杆外围1530㎝。 栽种第二年后可投产,投产以后每年施肥量与方法:一般“十大”果桑需总肥量NPK三元复合肥每亩70㎏,优质有机肥60担,或有机复合肥100公斤。具体的施肥与时间可分两个阶段共四次进行: 第一阶段夏伐后称逼芽壮梢肥,每亩施高浓度复合肥2030㎏,分两次施。第一次夏伐后(6月中旬)开沟施入复合肥20㎏。

    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每亩施复合肥10㎏,以促进枝条的健壮生长。第二阶段称壮芽促果肥,也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果桑萌芽前(约2月下旬)每亩开沟施入有机高浓度复合肥50-60㎏。

   最后一次施肥在4月下中旬,此次施肥要看树势施肥,树生长特别旺盛的地块少施或是不施,长势不是很旺的地块每亩施复合肥1020㎏左右,目的是促进幼果生长。施肥可在雨后撒施。

    果桑生长需硼,在春季萌芽后扬花期防治病虫害时加0.1%硼肥,可省工增效

五、桑叶利用:第三年以后可合理利用桑叶。

    1、养蚕。春蚕520日前后收蚁,小蚕期采用授粉树上的桑叶饲养,大蚕期就可采结果树上的叶。秋蚕9月初收蚁,采叶时要摘叶留柄勿伤桑芽,枝条梢端留5片以上叶养树。

2、做药。霜桑叶是一味中药,霜后采收。

了解更多苗木知识请登录http://www.jxlnhm.comhttp://www.jxlnmm.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