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话中的“雅言”

(2013-05-02 17:12:12)
标签:

洛阳方言

河洛雅言

文化

分类: 洛阳方言文章

洛阳话中的“雅言”

.沙草

       洛阳话中的雅言,笔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芫荽”,读音和普通话无异,但是在不少人的眼里,可能觉得芫荽是土话,也写不出来,只有“香菜”才是雅称,孰不知《新华字典》写得清楚,芫荽才是正名,香菜乃为俗称。又如“忤逆”,指不孝顺。《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弃德背恩多忤逆,惟行不孝纵痴咍。”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嗨!俺那忤逆种不认我了。”明·沈榜《宛署杂记·圣谕》:“三月,说与百姓每(们):孝亲敬长,不许忤逆,犯了不饶。”洛阳话中有“那孩子忤逆着哩!”正与上例吻合,只是音不同,洛阳话中至今把“逆”字仍读yi,,而普通话读ni,现在有人写到这句话,写成了“无义”,是弄错了。“义”的语义是指“仁义”,和孝顺的义项无关。

     类似的例子很多。且试举如下。

     潲,音shao,字典义项中有雨斜落,和洛阳话儿中的“潲雨”正合。

     齁:音hou, 《新华字典》义项为很、非常,洛阳话中有“齁咸齁咸”的说法,如果换成现在白领们常说的“很咸”或‘咸的不得了”,生动的味儿真的是打折扣了。

     尿脬:音suipao,这又是个俗中见雅的词,也许不少人以为洛阳话中常说的猪尿脬(小时候曾当成气球玩),是个土得掉渣的话儿,但查字典,这个词“音义形”完全符合普通话的要求。

     惎,音ji, 《新华字典》义项为憎恨,洛阳话中有“惎恨”一词,说是两人有隔阂,“他惎恨着他哩。”《左传·吴许越成》中有少康“惎浇(人名——引者注),能戒之。”其语义和洛阳话儿一模一样。那时候洛阳正是政治文化中心,几千年过去,洛阳话中还保存着古代的语言,还真是让人感慨。

    怼:音dui,字典义项为怨恨,洛阳话中有“怼嘴贴药(念yo)”,指的是晚辈跟长辈不和而争吵。

    哕,音yue,字典义项为呕吐,洛阳话中有“干哕”一词,指的是要吐却吐不出来东西。

绗:音hang,字典义项为做棉衣、棉褥等,粗粗缝,使布与棉花连在一起。洛阳话中有“绗被子”的说法。

     跐:音ci,字典义项为踩,洛阳话中有“脚跐两只船”、“ 跐死它”(一般指昆虫)。

     塓:音mi, 字典义项为粉刷墙壁,洛阳话中有“塓墙”,“再塓一遍”的说法。巧的是,这个塓字,曾在《左传·子产坏晋馆垣》中出现过,“圬(wu)人(泥瓦匠——引者注)以时塓馆宫室。”

      洛阳话中的雅言还有很多,这儿提到的也只是挂一漏万。像“黢(音qu)黑儿”的黢;“嬎(fan)鸡蛋”(这个嬎字还有个词,“没窟窿嬎蛆”)的嬎;秦椒儿(辣椒是从战国时的秦传过来的);膪(音chuai)透了(指人特别脏,不卫生);苫(音shan)瓦(旧时修房顶,不活泥动瓦叫苫瓦,活泥动瓦叫上瓦)等等,肯定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认真总结。我们说洛阳话当然没问题,但是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先不要随意用别字替代(转音是洛阳话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比如“露天地转为料天地;花米团儿转为花米坛儿),应尽可能找到它的原字,说不定它正是母语的精髓所在。

2012-12-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