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小课题中期报告
(2018-09-13 11:11:10)
标签:
教育老师方面共同思考 |
分类: 2018小课题 |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大学区小课题
中 期 报 告
课题立项编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进展情况如下: 从我组申报小课题至今,我们的工作整理如下: 一、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 1、选择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确定实验班级。(一至六年级) 2、申报立项。(立项通过批准,课题成立) 3、调查问卷。(5月初问卷调查并及时整理、统计、分析并针对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节奏,并结合我校学生情况完成开题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小课题实施计划)针对《如何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这个小课题的阶段任务,小学数学组对10位数学教师以及二、三、五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且及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针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学生的问卷情况,我们发现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是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于是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节奏。这学期,我们以夯实双基,提升学生四基,提高学习效果为抓手,以师生协助为有效提高教学相长的助推器,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提高。
4、完成开题报告。 二、对第二阶段的任务整理分析如下: 针对我们本次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我们进行整理和分析: 1、教师原因: 学生的常见错例分析,将形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
|
||
|
2、学生原因: 及时用照片记录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课堂中常见的错例,整理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作业常见课堂错例集”。针对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记录、整理工作,并形成了“常见错例集”;并结合结合学生的常见错例分析,分析学生错题的原因及错题的障碍是什么,并对症指导,分层引导,从而减少学生的错题率。 针对以上两个研究角度,我们分年级对常见错例进行分析、解析,完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本学段,学生数学课堂常见的错例有哪些类型?
3、针对这些错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课题组老师首先对每个年级的“课堂常见错例集”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了自己对错例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向自己负责年级组的数学教师展示了“本年级的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并和带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广泛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学段数学课堂常见错例报告”的撰写,并将报告反馈给带课教师,指导老师们的教学。 整个第二阶段的具体工作如下: 9月份开始,我们课题组经过商议,制定并明确了小学数学课堂常见错例收集的范围、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我们课题组的王晔彤老师负责四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高美萍老师负责五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史欢欢、张晓宇老师负责三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杨燕子老师负责二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雷媛老师负责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王李蓉老师五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课题组成员老师在明确了具体要求后,及时收集本班数学课堂中的常见错例。并进行了如下的工作: 1、提高作业质量的实践观察 2、感悟题意,感知数学。 3、优秀作业里的错题 4、积极参加校内外公开课和教研活动,内化自己的教学功底,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5、对学生错例的障碍分析 6、错中求真 7.我们的风采创意作业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课堂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将每位带课老师收集的错例进行了再次的优化和集中,形成年级常见错例集,教师将错例分析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让错误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和功能。 课题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缺乏专家、专著的引导,靠自主探索的研究方式让我们有时有些茫然和盲从。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对错例的及时收集、整理和归纳;而且,针对错例,带课教师也能进行及时的反馈,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错例,对错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但是,教师在后续教学的完善、提高教学方面,缺乏专家和专著的引领。一线教师对于错例的认识水平基本停留在原有程度上,最多只是给予了更高程度的关注,在具体的解决策略上突破有困难。 (二)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些茫然,如果处理,怕耽误了课题研究的主线,不去处理,又觉得挺值得关注的,而且因为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课题的研究,并且是主持一个课题。对于课题研究所遵循的科学的方法,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思路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引,有时感觉特别的无助,比如:第一发图片的困难、第一次发课件的无奈、第一次发视频,数学符号在不同文档形式不认可中彷徨无助等等,但在经历了这些以后,有种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于是由衷的感谢小课题给我们锻炼的机会,可对于新问题的处理,我们在摸索的过程中确实有些步履维艰。 (三)研究工作与常规教学工作难两全 作为一线教师,因为第一次作为研究的主体,我们对于小课题的那份热情和干劲可想而知,有时会为自己的某个发现和某种经验而有实践的热情和冲动时,可碍于自己经验的不足和现实压力,实践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平日教学工作及各项工作繁忙,导致教师对于课题研究顾虑重重。 总之,课题研究是我们一线教师自我提升的一条很重要的路径,我们会好好抓住机会,所有的困惑都会在解决以后而回头淡然一笑,我们依然会昂首前进。 三、课题依照计划稳步推进,能按期结题!
|
|
1.研读相关资料
2.制作调查问卷 在确定了课题后,我们组的成员分工合作积极的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先是制作了《如何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各年级各层次班级里都做了调查,具有代表性,可以准确反映出我校学生对课堂错误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情况。本次调查共分发问卷180份,收到180份。有效率为100%, 3.撰写调查问卷报告 在调查的基础上,将学生的问卷情况撰写成调查报告,以便更好的反映学生错题类型和课堂中教师是如何处理错题的。对整体数据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简单、机械,不容许学生出现错误,必须按照老师的思维去说,故而在课堂上出现错误的方式上存在着很多简单机械处理等情况。衡量一趟优秀的课,主要是看教师对于课堂生成的知识或错误资源是否能有效利用或引导,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灵动,更饱满。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研究,从而促进我们年轻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我们的教师的队伍的素质。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并发表到博客上。
|
||
4.录制相关视频影像资料
5.撰写相关论文
6.在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一)学生方面: (1)养成及时记录错题,重视错题的修改,自觉纠错的良好学习习惯。 (2).对错题养成反思习惯。在做完题后学会从数字、符号、方法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自主检查。 (二)教师方面: (1).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调查问卷分析提交数学日记等形式,归纳出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错题的认识不足是诱因;教学简单化。 学生自身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受不良习惯的影响。 (2).对错例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解决对策研究有深刻的认识,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解决策略。 7.下一阶段研究的设想 (1).继续深化课题研究,特别是在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验证实施措施的有效性。探讨减少学生作业错误的策略。 (2).完成后测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分析)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把学生的错题与学生习惯养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联系起来,与学生的全面教育联系起来。 (3)继续进行资料的整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为结题做好准备。 |
三、课题领导小组建议
|
四、所在单位意见
盖
|
五、大学区意见
|